二月二“龙抬头” 吴江吃撑腰糕习俗依然沿袭

发布时间:2016-03-10 11:11:01  |   来源:吴江日报  |   作者:沈莹宝  |   责任编辑:李南
旧时,吴江有二月初二吃撑腰糕的习俗。据说吃了撑腰糕就会手脚轻健,可以免除腰背酸痛。此俗至今依然沿袭。撑腰糕其实就是农家做的普通米糕,并没有太多的讲究。

  农历二月初二的晚上,在夜空的东方,苍龙星宿开始露头。这就是所谓的“龙抬头”,这一天也就被衍化成“龙抬头节”,成为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此时,阳气回升,大地解冻,春耕即将开始,故而又称“春耕节”。旧时,帝王与百官于二月初二举行亲耕仪式。春耕时节,正是需要雨水的时候,但旧时的农民靠天吃饭,只能求助于施雨的苍龙,于二月初二举行敬龙祈雨、保佑丰收的各种庆祝活动。

  在干旱少雨的北方地区,人们对“龙抬头节”格外重视,形成了许多民俗。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雨”,为了求得龙神行云布雨,人们于二月初二在龙神庙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同时唱大戏以娱神。这一天家家炒豆子,爆玉米花,吃春饼、面条,原本极普通的食品,此日的称谓都加了一个“龙”字。这一天,民间还举行多种“纳吉”的活动,如舞龙、“剃龙头”、“戴龙尾”、为儿童开笔等。

  江南地区虽然雨量充沛,但旧时庆祝“龙抬头节”的民俗活动同样隆重而热烈,只是祭祀神灵的性质逐渐地淡化,而娱乐的成分更为突出。

  明清时期,每到二月初二,吴江的城乡百姓纷纷扎制龙灯、马灯,在村坊间舞龙舞狮,敲锣打鼓,尽情嬉闹,庆祝“龙抬头节”。二月里,相邻的村坊纷纷集资聘请民间的“草台班”剧社,在乡间的神庙前搭台演戏以酬谢神灵,名曰“春台戏”。

  农历二月中旬前后,盛泽有“出马灯”的旧俗。镇乡民众高擎龙灯、马灯,扮演戏文,锣鼓齐鸣,游行于街市中,俗称“出马灯”。马灯会上,各街坊、村坊和行会的游行队伍鱼贯而行,锣鼓花样翻新,各色彩绸扎制成龙、马诸灯,“掮阁”、“抬阁”争奇斗妍。此夜,万人空巷,扶老携幼,争相观看“出马灯”。有时,这样的活动会延续多天。

  旧时,吴江有二月初二吃撑腰糕的习俗。据说吃了撑腰糕就会手脚轻健,可以免除腰背酸痛。此俗至今依然沿袭。撑腰糕其实就是农家做的普通米糕,并没有太多的讲究。有的地方把撑腰糕做成如腰子(肾脏)形状的长条,食用时再用菜油煎煮,以为这样的撑腰糕更有力,更能撑得起腰来。

新闻聚焦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