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的未来发展丰厚素养

发布时间:2015-05-21 14:28:45  |   来源:吴江日报  |   作者:徐力维  |   责任编辑:王洁
走进吴江实验小学爱德校区,校园中心矗立着“金钥匙”雕塑,这是全体师生共同设计的寓意着“当今世界未解之谜”的雕刻。为孩子的未来发展丰厚素养,实小提出了“111改革工程”。

  文化标志:金钥匙

  所属学校:吴江实验小学

  文化精神:“求真”

  走进吴江实验小学爱德校区,校园中心矗立着“金钥匙”雕塑,这是全体师生共同设计的寓意着“当今世界未解之谜”的雕刻。

  “从远古到现代,从天文到地理,从植物到动物……这把金钥匙是召唤孩子们勤奋好学的号角,是吴江实小的精神和文化象征,寓意着实小人将开启科技之门,吮吸科技甘露,吸取科技精华……”吴江实验小学校长姚虎雄说。

  为孩子的未来发展丰厚素养,践行求真精神,实小提出了“111改革工程”。

  建构一个素养形成的理论体系

  “2009年提出办‘生动·大气’教育,用来突破学校教育面临的两大难题:专制和功利。我们重点凸显两大核心要义:儿童立场和素养为重,实现教育立场的转移和教育质量的转型。”姚虎雄的新鲜词令记者感受到实小“生动大气”的教育理念。

  近年来,吴江实验小学把“儿童立场”作为教育的内在法则,把“素养为重”作为学校的质量使命,以语文教育为突破口,开始了“素养至上”的教改探索,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特别是阅读写作素养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6年多来,学校依据丰富的课程实践,理出了“素养形成机理”,进行了“学科关键素养”的教育改革。

  姚虎雄告诉记者,建构一个素养形成的理论体系是学校生动大气教育实践的依据和灵魂。素养形成的理论体系强化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秘诀,即探究学习;发现了“能力内化为素养”的奥秘,即文化关怀;找到了“素养为重”的实施策略,即学科关键素养。

  聚焦一个推进改革的突破口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一见面,直言快语的姚虎雄就把“钱学森之问”端了出来。“因为‘一考定终身’的考试评价制度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这个‘锁’不解开,素质教育的‘门’也就永远打不开。突破口就是考试改革。”

  正是基于这样的深刻认识,吴江实验小学实施“一师一卷”教育评价改革。

  吴江实验小学语文老师潘敏慧告诉记者:“以前,一到期末考试,学生们就陷入‘题海战’,忙着做各科单元卷。”她坦言,以前为了让学生考出“理想”成绩,自己不得不耗费大量时间查阅历年试卷,琢磨出题人意图,布置一张又一张练习卷让学生去做。

  2009年年底,学校扔出了一颗重磅炸弹,将考试权还给教师,规定“谁教就由谁考”、“谁考就由谁出卷”。有人会担心,考试一旦松了绑,老师从此会稀里糊涂“捣糨糊”。在姚虎雄看来,考试权的归属和考试内容的个性化,才是考试改革的“核心技术”。“考试改革不是不要质量,我们教师会更加关注分数背后的质量,即体现学生学科素养和综合学习能力的质量。”姚虎雄说,教师必须着力研究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各年段的关键素养。

  翻开吴江实验小学的《关键素养》指导书,记者看到,每个年级每个学期都有不同的关键素养,如一年级上学期是写好铅笔字,一年级下学期是朗读课文。潘敏慧教三年级语文,上学期的关键素养是编写童话故事。她出单元卷、期末卷时,会把“关键素养”体现在考卷上,考查学生编写童话对话的能力。

  探索一个基于儿童立场的制度体系

  “一直以来,学校教育往往站在成人的立场,以成人惯有的思维,把成人的需求当作儿童的需求,以成人的兴趣代替儿童的兴趣,最终却以牺牲儿童为代价,实现预定的教育意愿和目标。这种教育立场的错位,再也不能继续下去。”姚虎雄告诉记者,教育立场应该是儿童立场,儿童立场需要学校教育对儿童的本质有深刻认识和精准把握。

  为此,吴江实验小学对儿童立场的法则意义进行理解和建构,进行制度建构要点梳理。“当下,学校在制定建设基于儿童发展的制度体系,更多体现对儿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怀细则,如通过故事绘本等方式,让低年级学生‘为他人着想’。”

新闻聚焦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