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乐观斗病魔 邻里好阿姨

发布时间:2016-06-13 10:43:02  |   来源:吴江日报  |   作者:顾冰清  |   责任编辑:冯艺
同里镇屯村社区屯村街上有位深受四邻敬重的阿姨名叫王淑芳。别看她年逾古稀,瘦瘦小小,精神头却很好,见谁都是乐呵呵的,笑起来时两眼弯成了两弯月亮。

吴江:乐观斗病魔 邻里好阿姨

  同里镇屯村社区屯村街上有位深受四邻敬重的阿姨名叫王淑芳。别看她年逾古稀,瘦瘦小小,精神头却很好,见谁都是乐呵呵的,笑起来时两眼弯成了两弯月亮。

  做了很多热心事

  “有困难,找王阿姨”,这似乎是邻居们的共识。

  在王阿姨家对面开粮油店的俞雪芳谈到王阿姨时赞不绝口:“王阿姨这人真是好,不是那种只扫自家门前雪的人。”俞雪芳告诉记者,一到放学接小孩的时候,有时自己忙不过来,就托王阿姨帮忙去接下,没有她不答应的时候。

  “要是谁家有个红白喜事,王阿姨都会主动来帮忙,洗洗碗,端端菜,打打下手。”俞雪芳说,王阿姨只要看到路面上有垃圾了,有积水了,有玻璃碎片了,都会主动拿着扫帚去扫,所以大家都很敬重王阿姨。

  有一回,一户邻居因住宅改造,不慎导致化粪池的污水溢出,经过的人们看了都觉得恶心,其他邻居就投诉到王阿姨这里,王阿姨立马去这家人家查看,了解到对方没法马上处理的难处后,她就自己找来了树枝遮盖住污水区域,这样过路人就看不到污物了。没过两天,问题也真正得到了解决。

  还有一回,一户人家养鸡,影响到隔壁邻居,邻居投诉到王阿姨这里。王阿姨经过了解,得知是该户人家的儿媳坐月子,婆婆就养了几只鸡给儿媳吃。王阿姨建议婆婆将鸡围起来养不要影响邻居,同时也帮着向投诉的邻居解释,获得了邻居的谅解,成功化解了一场“养鸡风波”。

  王阿姨的老伴陈全生告诉记者,这样平凡的事太多了,如果这些都算做好事,那好事就做了“一箩筐”了。

  乐观生活斗病魔

  这样一个乐观开朗、精神矍铄的热心肠老人,却是一名肺癌患者。

  2012年4月,屯村社区组织老年人体检,王阿姨被查出肺部有黑点。家人立马带王阿姨去松陵、苏州等地的医院看病,经医生诊断,确诊为肺癌,又转到上海一家医院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的王阿姨声音很嘶哑,为了控制病情,她需要长期吃药。

  面对病痛折磨,王阿姨十分坦然:“既然已经得了病,就要乐观面对。”得病后的王阿姨居然比以前更忙了,她当起了居民小组长,为50余户居民服务。

  “王阿姨是最负责任、做事最认真的居民小组长。”屯村社区副主任沈秀群告诉记者,王阿姨十分热心,邻里相处得非常和睦,社区就选她为居民小组长。她积极帮居民向社区反映问题,向居民传达社区通知时总能讲得清清楚楚,确保居民明白。

  沈秀群告诉记者,这50余户人家里,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租户,或是在船上住的渔民,都很敬重王阿姨,源于她对他们一视同仁。

  王阿姨说:“坚持锻炼,快乐度过每一天。”现在她每天早上会去打一套太极拳,晚上6:30就去社区活动室负责开门,开音响,和大家一起跳一个多小时的广场舞后,关闭音响设备,锁好门回家。

  人见人爱好知青

  交谈中,记者发现,王淑芳说话的时候带有浓郁的苏州口音。王阿姨笑呵呵地告诉记者,她是苏州人,小时候家就在平江路上。

  由于父亲去世得早,王淑芳的母亲一人带姐妹三人,生活艰难。当时得知下乡插队三年,回来可以安排工作,王淑芳就义无反顾地报了名。“一方面身为家中长女,有了工作可以帮母亲减轻家庭负担,另一方面我想,农民能做的,我也一样能做。”当时刚满18岁的王淑芳离开了家,作为知青到屯村方港插队,与当地的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

  “前些日子老队长的妻子碰到她,说老队长还在牵挂她。”陈全生笑着说,当时方港人都夸小王好。

  插队期间,王淑芳很能吃苦。那时候有些孩子长了头虱,别人都怕传染,王淑芳不怕,她给孩子们洗头,抓头虱,做得仔仔细细。村民不会织毛衣,眼看着要过冬了孩子们没毛衣穿,王淑芳就趁着小队开会以及晚上休息时给他们织毛衣,一个人织不过来,就教队里的小姑娘们一起织。

  王淑芳嫁人时,虽然是从6队嫁到5队,其实仅仅隔着一条河,但当时全队的人都舍不得她走,全队的妇女都哭了。“半个世纪过去了,但老一辈的方港人都还记得我这个小王,他们待我就跟亲人一样。”王淑芳说。

  历经坎坷见彩虹

  插队期间,王淑芳认识了本地小伙儿陈全生。虽然不在一个小队,但由于都是小学跟读教师,又都加入了文宣队,两人也就认识了,久而久之互生好感。

  待到谈婚论嫁时,却遭遇了王淑芳家里的强烈反对。“城里人嫁给乡下人,家里怎么也不会允许。”王淑芳说,为了阻止她和陈全生见面,两个妹妹轮流下乡“值班”,死死盯住王淑芳。“我买好饭要给淑芳,都是托别人带的。”陈全生说,“被她妹妹发现是我送来的,是要扔掉的。”

  最终王淑芳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嫁给了陈全生。到了1976年,王淑芳被调去苏州一家丝织厂工作。“当时我想留下,但是没有办法。”于是王淑芳带着小儿子去了苏州,大儿子就由陈全生带。

  “在厂里上班从早上6点上到晚上6点,我就拼命干,就想表现好点能早日调回屯村。”王淑芳说,可是要调回去实在太难了。夫妻俩一趟趟跑部门,反映家里的情况,整整讲了一年。功夫不负有心人,4年后,王淑芳终于调回了屯村,得以全家团聚。

  “再苦再难都过来了,现在日子好了,更要珍惜眼前的生活,快乐地度过每一天。”王淑芳笑着说。

新闻聚焦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