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进入冬季 应做好预防冻疮的准备

发布时间:2015-12-14 10:19:21  |   来源:吴江日报  |   作者:朱灵燕  |   责任编辑:郑培西
本周最低温度预计将降至0℃以下,进入冬季,有些人的手足开始习惯性地出现冻伤,困扰了生活和工作,甚至影响身体健康。在冬季做好皮肤防冻措施,显得很重要。

  现已进入冬季,本周最低温度预计将降至0℃以下。天寒地冻,有些人的手足开始习惯性地出现冻伤,困扰了生活和工作,甚至影响身体健康。在冬季做好皮肤防冻措施,显得很重要。

吴江:天刚冷就应做好预防冻疮的准备

  冻疮的形成和症状

  冻疮是寒冬较常见的皮肤问题,好发于身体薄弱部位,如耳、手、足等处。很多人都受到过冻疮的困扰,皮肤在遇到寒冷、潮湿或冷暖急变时,局部小动脉发生收缩,久之动脉血管麻痹而扩张,静脉淤血,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而发病。此外,患者自身的皮肤湿度、末梢微血管畸形、自主性神经功能紊乱、营养不良、内分泌障碍等因素也可能引发疾病。缺乏运动、手足多汗潮湿、鞋袜过紧及长期户外低温下工作等因素均可促使冻疮发生。

  冻疮多见于儿童、妇女和末梢血液循环不良者,这些患者常伴有肢体末端皮肤发凉、多汗等表现。冻疮出现的部位多见于手指、手背、面部、耳廓、足趾、足缘、足跟等处,常两侧分布。

  由冻疮而引发的皮肤损害,一般为局限性淤血性暗紫红色隆起的水肿性红斑,边界不清,边缘呈鲜红色,表面紧张有光泽,质柔软。局部按压可褪色,去压后红色逐渐恢复。严重者可发生水疱,破裂形成糜烂或溃疡,愈后存留色素沉着或萎缩性瘢痕。痒感明显,遇热后加剧,溃烂后疼痛。

  冻疮的治疗

  对于冻疮,一般以局部治疗为主,可用氦-氖激光和红外线照射,或作激光穴位照射(足三里、复溜等)后,对冻疮局部行散焦普遍照射。未破溃者可外用复方肝素软膏、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维生素E软膏等。而对于病情严重者,一般考虑系统治疗,口服烟酰胺、硝苯地平等血管扩张剂,或使用丹参注射液静滴,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和溶血栓等作用。

  中药治疗在治疗冻疮上有显著效果,未破溃者可用中药泡洗患处,方药组成为:桂枝、红花、附子、紫苏叶、荆芥各20g,加水3000ml,煎沸,稍冷后用,每次20~30分钟。患者因个体差异,具体用药请遵医嘱。已破溃者应对症处理,结痂恢复后再用中药泡洗。

  冻疮的预防

  在冬季,要做好冻疮的预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入冬时节天气突然变冷,此时最易发生冻伤,要特别注意保暖,尤其是冻疮好发部位的保暖,寒冷是冻疮产生的主要病因。同时尽可能减少环境中的相对湿度,保持环境干燥。

  2.坚持体育锻炼,可改善周身血液循环,提高抗寒能力及整个机体的免疫功能。冻疮病在局部,但与全身情况分不开。所以体育锻炼是预防冻疮的最好方法。

  3.若条件允许,可坚持用冷水洗手、洗脸,或进行冷水浴、冬泳等,这样可明显加快血液循环,提高抗寒能力。

  4.鞋袜不宜过紧。肢体远端末梢血液循环不好,会诱发或产生冻疮。鞋袜过紧,会使脚部血液循环变差,所以预防冻疮不宜穿过紧的鞋袜。要使用舒适、渗汗能力较强的鞋垫以保持干燥,避免局部受压。

  5.若是在寒冷的环境中待得过久,比如骑车外出,回家后应马上用温水浸泡受冻较重及局部受压的部位,或用揉擦按摩的方法加强局部的摩擦及运动,以迅速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

  6.积极治疗有关疾病。自主性神经功能紊乱、肢体远端血液循环差、手足多汗、营养不良、贫血等都会引起或诱发冻疮。反复发作冻疮者,可在入冬前至皮肤科门诊予紫外线或红外线照射局部皮肤,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具体治疗方案需至医生处咨询。

  7.若是冻伤程度较浅,可自我推拿冻伤部位,能起到活血祛淤、温阳散寒之效。推荐几种简单易行的推拿方法:在患处轻轻掌揉或指揉1~2分钟;对患处搓捻1~2分钟,有热感为佳;以患部为中心向上、下方指推10遍左右;对耳廓处的冻伤部位进行快频率的捏拿,一捏一松,促进血液循环;对手足的冻伤部位进行拔伸。‍

  朱灵燕 吴江区中医医院皮肤科医师,潘永年皮肤与性病科名中医工作室成员之一,2012年毕业于扬州大学皮肤性病学专业,工作后一直随潘永年主任抄方学习。擅长湿疹、痤疮等常见皮肤病的诊治,过敏源检测,皮肤科外科小手术。

新闻聚焦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