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区一院呼吸内科树“大医”风范 治病先治心

发布时间:2015-11-06 09:20:04  |   来源:吴江日报  |   作者:宗芸  |   责任编辑:顾晶
“情绪影响疾病的康复。”吴巧珍介绍,医生多一些耐心,对病人细致一些,不时地叮嘱病人注意饮食起居,保持乐观的心情,对这类慢性病的病人肯定有好处。

  古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开宗明义地提倡:为大医者,在医术精湛的同时必须医德高尚。此古训为后人所敬仰和称颂。

  “感知病人苦痛,给病人多一些关怀,这是医生的责任。”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呼吸内科学科带头人吴巧珍一直抱着这样的想法,在她的影响下,呼吸内科团队渐渐形成了“治病先治心”的从医准则。

吴江:区一院呼吸内科树“大医”风范 治病先治心
呼吸内科“睡眠中心”医务人员与美国学术顾问合影

  医训:对病人再细致一些

  在呼吸内科病区,医生查房的速度很慢。

  这里住着的大多是老年人,听力不好、表述不清,而且反复住院的慢性病人多。每到查房时间,医生不仅要了解病情,还要和病人及家属多聊聊,了解病人的家庭情况,如子女几个、看病费用来源等,把病人的顾虑和家属充分沟通,还要及时掌握病人的就医心理变化。

  “情绪影响疾病的康复。”吴巧珍介绍,医生多一些耐心,对病人细致一些,不时地叮嘱病人注意饮食起居,保持乐观的心情,对这类慢性病的病人肯定有好处。

  同样在门诊上,呼吸内科的医生问诊非常仔细。按吴巧珍的话来说,“看病,无非就是问得细致些,再细致些,与病人多一些交流,尽可能少走一点弯路,尽可能让病人在短时间内得到正确诊断、合理治疗。”

  正因为如此,区一院呼吸内科的口碑也随之传颂开来,自2005年建成独立病区后,开放床位达到75张,近年来平均床位使用率超过100%,病人满意率为100%。

  医术:对医学再热爱一些

  区一院呼吸内科始建于1984年,至今已经走过了30多年,2009年,呼吸内科被评为吴江临床医学重点学科,2010年被评为苏州市临床医学重点专科。伴随着近几年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的攀升,科室的发展也迈上了新台阶。

  目前,呼吸内科拥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生4名,住院医师9名,专科技师2名,专科护士15人,其中,在职医生的研究生比例已经超过50%。

  在诊治过程中,呼吸内科医生注重“多思考、多总结、多实践”,不仅能熟练应对各类呼吸系统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多项技术填补吴江空白,还能开拓思路,考虑到少见病罕见病的存在,这在区级医院的科室中并不多见。

  “这不仅能提升团队的诊治水平,也能更好地满足本地病人的需求。”吴巧珍介绍,作为医生,对医学的一腔热忱不仅仅在于满足就医需求,还在于能不断攀升医学前沿。

  近几年,呼吸内科在省级以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40篇,其中国际外文刊物2篇,中华级期刊3篇,科研项目多次获得苏州、吴江科技进步奖,其中有一项被省卫生厅立项。

  医德:对自己再严苛一些

  自2000年过后,区一院呼吸内科的工作外延不断扩展。

  2006年,由吴巧珍带领的呼吸内科在苏州地区率先开展“哮喘之家”活动,10年来,吴江数千名哮喘患者受益。

  2010年,呼吸内科成立吴江首个标准睡眠实验室,开展多导睡眠呼吸监测,准确诊断与治疗单纯鼾症、上气道阻力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发作性睡病以及不宁腿综合征、睡眠异常行为症等其它睡眠相关疾病。

  2011年,呼吸内科成立“鼾友俱乐部”,搭建医生和患友沟通交流的平台,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近几年,呼吸内科创新开展“睡眠呼吸障碍”、“戒烟”等专病门诊,“哮喘门诊”、“慢性咳嗽”门诊也正在筹划中。

  呼吸内科开展了各类科研课题,举办继续教育学习班,还开展一系列患教活动对慢性病病人进行长期管理,规范化治疗,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伙伴关系。

  面对如此大的工作量,科室医生都忙得轮轴转,但是每当要加班加点,科室的医生从没怨言,第一时间赶赴工作现场。

  “医生,对自己严苛一些,才能对病人更负责一些。”吴巧珍说道。

新闻聚焦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