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中国东方丝绸市场30年“造富”记

发布时间:2016-12-12 08:13:55  |   来源:吴江日报  |   作者:韦欢  |   责任编辑:DH031
盛泽多富豪,这是很多吴江人心目中的共识;而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就是培育出这些富豪的摇篮。 时间向前倒推30年。1986年,东方丝绸市场成立,一大批敢于“吃螃蟹”的人来到市场内开店设摊

吴江:中国东方丝绸市场30年“造富”记

资料图:第三届江苏(盛泽)纺博会期间中外客商参观数码印花设备。

  盛泽多富豪,这是很多吴江人心目中的共识;而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就是培育出这些富豪的摇篮。

  时间向前倒推30年。1986年,东方丝绸市场成立,一大批敢于“吃螃蟹”的人来到市场内开店设摊。他们在这里摸爬滚打,在市场经济的大海里学会了游泳,在资本的土壤中掘取了第一桶金——30年来,这些人成为引领盛泽纺织行业不断发展的开拓者与领军者。

  时间再向前倒推400年。明清时期,盛泽出现了专业生产丝绸的作坊、集中进行丝绸交易的绸市和外地商帮建立的会馆,丝绸业开始快速崛起,盛泽也因此与苏州、杭州、湖州并称为四大绸都——400年来,这种由时间积淀而来的文化底蕴,让东方丝绸市场的诞生成为了必然,也让盛泽能够培育出一代代的富豪。

  “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如今,东方丝绸市场正以全新的面貌,复刻出盛泽往日的辉煌景象。而在东方丝绸市场内一批批打拼创业的人,也将与东方丝绸市场一起,在盛泽乃至吴江甚至于整个中国的纺织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神奇的命运调和 小人物也能变成大富翁

  1989年,盛后泉毅然决然扔掉了国营厂厂警的“铁饭碗”,风风火火地加入了“下海”大军。从进入东方丝绸市场的那一刻起,他的命运就在悄然间发生了改变。

  1991年,已是一爿仿真丝里料门市部小老板的盛后泉,在看到不断兴起的后整理市场后,与老同事合资创办了一家转移印花加工厂。1997年,盛后泉又收购了一家濒于倒闭的国企,创办了龙盛纺织。1999年,盛后泉与香港一家公司合资创办了祥盛纺织染整。这家位于盛泽南环路的企业,因其设备先进、研发精准,成为当地后整理产业的代表。

  2002年8月,盛后泉将龙盛纺织改造成祥盛商区,120间门面一售而空。民营企业主导开发商区,盛后泉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很快,温州商区、中心商区、广州街、精品商区相继拔地而起。

  盛后泉在商业上的高歌猛进并未就此停下脚步。第二年,他拍下盛泽广场地块,建了国际大厦。这栋被誉为“江南水乡第一高楼”的建筑,至今仍是盛泽的地标建筑。

  接下来,盛泽第一条商业步行街“东盛步行街”横空出世、盛泽第一家四星级酒店“盛世锦江”落成、吴江第一个高端房地产项目“豪门府邸”建成。

  “是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给了我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30年后,站在自己公司内,俯瞰着自己一手打造的商业街的盛后泉,发出了如此的感慨——如今,他已是江苏盛氏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

  与盛后泉自己抛掉了原先安稳的工作跑去打拼不同,史咸成的创业,则完全是“被迫”的。

  1991年,怀揣80元“巨款”,25岁的史咸成从安徽来到盛泽,希望能找到一份工作,养活一家老小。

  功夫不负有心人,来到盛泽一个月后,史咸成终于通过老乡找到了一份工作。深知工作来之不易的他做事极其认真,生活中也注意开源节流,自身财富不断积累。第二年,史咸成就把妻小接到了盛泽,一家三口得以团聚。

  幸福美满的日子似乎就要开始了,但老天却偏偏和史咸成开了个玩笑——继续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他被查出患有甲肝。老板知情后,立即辞退了他。

  丢了工作,史咸成身上的压力顿增,无奈之下只好回家养病。痊愈后,他再次来到盛泽,重新为了生活开始奔忙。帮人开车、跑运输、做汽车修理……那是史咸成最辛苦的一段日子。

  在史咸成沉寂的这段时间里,东方丝绸市场再次展现了自己的魔力。史咸成突然意识到,既然身处丝绸之都,为何不在纺织业里闯出一番天地呢?

  2006年,史咸成投入了所有的积蓄,创办了吴江市长川面料纺织有限公司。2007年,长川公司接到了第一笔大单,由此开始,公司的高档防护服面料、户外滑雪服面料、荧光面料等产品远销国内外。

  而今,史咸成的长川纺织面料有限公司年营业额已超亿元。“我对纺织业有着美好的向往,我希望公司可以在源远流长的纺织业里,从海纳百川的东方丝绸市场走向世界。”史咸成说,正是东方丝绸市场,给了自己改变命运的机会。

  像盛后泉、史咸成这样的创业史,在东方丝绸市场内并不鲜见。原先是司机、如今是青岛金斯达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的侯景奎,老本行是木匠、转行后一跃成为吴江市永顺达喷织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杨永林,做了四年技工、而今是吴江天缘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吴晓东……这一个个名字,无不彰显着东方丝绸市场的“造富”能力和魅力。

  绵延不绝的纺织文化 致富之理代代相传

  “我们盛泽人是听着织机声长大的,天生带着丝绸基因。”盛泽地方丝绸文化学者沈莹宝说。

  对沈莹宝的“论断”,恒宇集团董事长陈雪华“现身说法”。他说:“我的血液中浸润着纺织基因,而东方丝绸市场则培养了一大批纺织经营销售人才。”

  陈雪华所说的“纺织基因”,在他的致富之路上纤毫毕现。

  1980年代末,陈雪华凭着对纺织行业的敏感,意识到初创的东方丝绸市场必将成为纺织品生产、交易的黄金沃土。于是,陈雪华在市场上租了一间小门面。

  小打小闹一段时间后,陈雪华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尝到甜头的他,重新规划了经营走向,在1990年正式成立了一家纺织品贸易公司,并建立了自己的织造厂,随即高歌猛进,驶上了事业发展的快车道。

  以上,是陈雪华的“纺织基因”对市场的精准把握。而在面料生产方面,陈雪华的“纺织基因”可是添了不少“乱”。

  在面料生产上,陈雪华是一个认“死理”的人,他坚信,要做好面料,做到极致,就要练好自己的“内功”。

  这种认“死理”的行为,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恒宇集团每年都会拿出销售额的2%用于研发,年开发新品100多种,恒宇集团的创新能力由此不断提高。

  近两年,恒宇最为业界所称道的,莫过于其提升智能制造水平的力度。去年,恒宇投入1.7亿元,更新了集团的全部设备,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纺织设备,此举令同行震撼。

  如今,在节省人力50%的基础上,恒宇的生产效率、产品品质至少分别提高了40%和60%,可谓“三赢”。

  可以说,陈雪华的致富之理,就是身为盛泽人,对于面料质量一点也不肯放松的“骄傲”。

  相比于陈雪华,吴江鼎盛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建华,可能更“根正苗红”一点。

  吴建华记得,祖父有4台有梭织机,看着祖父用织机把一根根晶莹透亮的蚕丝织成美丽的丝绸布匹,他的心里也随之种下了一颗丝绸种子。

  2001年,丝绸行业渐渐被人“遗忘”,很多人关闭丝绸厂,纷纷投身化纤产业,然而吴建华却迎难而上,把辛苦打拼的资产全部投入丝绸行业,创办了吴江鼎盛丝绸有限公司。

  当时,刚成立的鼎盛丝绸,全部资产仅有靠3个鱼塘填起的地块,以及被新联厂淘汰的64台机器。但吴建华对丝绸厂的定位却很明确,就是专心做别人做不了的产品,或者,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我就想为丝绸技艺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2009年,吴建华承接百年丝绸厂“东吴丝织厂”的全部丝绸织造设备以及管理、技术人才,鼎盛丝绸的设备逐步健全、完善,研发队伍也得到壮大,公司发展势头越来越好。2011年,鼎盛丝绸引进全新的大提花剑杆机,并对机器进行改造,扩大生产。

  保留优秀传统丝绸产品,发扬盛泽丝绸文化,就是吴建华的致富之理。“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够在世界上树立盛泽丝绸的品牌形象,能够助推东方丝绸市场繁荣发展。”走过15年创业路,吴建华壮志仍在。

  海纳百川的包容气度 殊途同归实现共同富裕

  30年,东方丝绸市场迎来送往,但有一点始终没有变化,即聚富于地,藏富于民。

  周海根在东方丝绸市场做了16年生意,却一直没有成为“富豪”,可要说他不挣钱,倒也不是。“跟那些大老板比,我们肯定算不上有钱的。”周海根笑着说。

  然而,像周海根一样的群体,才是东方丝绸市场内的大多数,也正是他们,撑起了“盛泽有钱人多”的门面。

  1996年,恰逢东方丝绸市场成立十周年之际,许林荣从山东来到盛泽,做起了纺织品生意,不久后就在市场内开了一家门市部。之后的十年时间里,乘着市场飞速发展的东风,许林荣舒舒服服地赚了一笔又一笔。但他却没有什么“进取心”,20年的时间里,他基本就是守着自己的门市部,做些买进卖出、赚些差价的活。

  “其实一年下来,赚的钱也不少,当然我自己也不奢望能挣什么大钱。”对于如今的生活状态,许林荣很满足。

  若是说起对市场包容度感受最深的人,还得属吴江旭飞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旭飞。

  何旭飞是湖北天门人,来到盛泽之时,已经是东方丝绸市场成立19年后的2005年了。

  2006年开始,纺织行业的“寒冬”逐步显露端倪。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爆发,盛泽纺织行业受到冲击,逼迫市场开始转型升级。

  何旭飞看到了逆境中存在的商机。他认为低成本扩张的绝佳时机就摆在眼前。于是,何旭飞开始筹建吴江旭飞纺织有限公司,并将公司经营重点定位于自产自销的纺织后整理加工,用后整理工艺提升面料附加值。

  事实证明,当初何旭飞的市场定位是正确的,面料“颜值”提高了,成品面料价格上去了,公司贸易额自然随之提高。如今,旭飞纺织已赢得了大批客户,在市场起伏中赢得了属于自己的筹码。

  “危机中,东方丝绸市场通过自身的运转,依旧能够创造出许多机遇。这种对‘危机’的包容度,可以说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来得高。”何旭飞说。

  煌煌三十年,东方丝绸市场在培育了一代代企业家的同时,也深刻地改变了盛泽及其周边地区的面貌。

  沈莹宝在《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盛泽经济发展的推进器》一文中说:“东方丝绸市场创建后,迅速成为集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技术流于一体的庞大市场体系,并形成两股强大的力量:一方面市场为有志于自主创业的人们打造了一个施展身手的舞台,对他们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市场又为纺织企业的成长打造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因此对周边地区产生一股强大的产业辐射力。”

  沈莹宝介绍,东方丝绸市场的繁荣有力地拉动了盛泽地区现代服务业的提升。近年来,纺织科技中心、电子商务信息中心、外贸咨询服务中心、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纺织产品检测中心、纺织专利展示交易中心、电子交易所、纺织样品库等一批面向广大纺织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相继在市场建立。它们与商贸、餐饮、宾馆、零售等传统服务业一起,共同促进盛泽经济的进一步繁荣。

  在沈莹宝看来,东方丝绸市场的贡献,不仅仅在于“出产”了一代代富裕的个人,还在于成就了一座城市的“富”。

  “东方丝绸市场的发展不仅为盛泽经济的繁荣作出了贡献,筹集了大量的资金用于城市建设,同时通过市场本身的改造和建设,形成了现代化的城市风貌,成为盛泽城市建设的亮点,一道可圈可点的城市风景线。”沈莹宝说。

新闻聚焦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