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一支笔记下三十年峥嵘岁月

发布时间:2016-07-21 08:13:15  |   来源:吴江日报  |   作者:郗小骥  |   责任编辑:DH002
2016年7月,周德华的新书《一百个盛泽之最》即将完稿,该书历数盛泽丝绸纺织产业从古至今的发展之“最”,以献礼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建场30周年。

吴江:一支笔记下三十年峥嵘岁月

  1986年10月,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开场营业,时年52岁的周德华,在其已主笔完成的《吴江丝绸志》大事记上郑重补录了一笔。

  2016年7月,周德华的新书《一百个盛泽之最》即将完稿,该书历数盛泽丝绸纺织产业从古至今的发展之“最”,以献礼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建场30周年。

  30年悠悠岁月,周德华见证了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的辉煌发展历程,也记录下市场一桩桩骄人业绩。

  筚路蓝缕

  启东方煌煌大市

  周德华回忆,1986年,当时的吴江县政府经调研,在盛泽西白漾围垦地上开建了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初时,市场上仅建有百间左右的单层简易铺面,租赁给周围的丝织厂家,还有一些露天的水泥平台,供买卖商家开展交易。

  “当时市场简陋得很,商家多是个体户,不但地方小,卖的产品也很低档,当时周边地区并不看好这个在盛泽新设的交易市场。”周德华说。

  然后,开场仅数年,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就成了江浙沪乡镇丝织企业的产品集散地,不仅盛泽本地的大型丝织厂在市场上开设了门市部,上海、浙江、安徽、福建、广东等地的纺织厂也纷纷进驻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市场上的产品也不再局限于白坯绸。

  上世纪90年代初,周德华就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的纺织产业辐射功能开展了一次专题调研,以盛泽为中心,走遍吴江南部乡镇,浙江王江泾等地,发现当时的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影响力已居全国纺织品市场前列。

  货畅其流

  创百姓幸福生活

  周德华出身丝绸世家,其祖父、父亲与兄长均为丝绸商人,受家庭熏染,周德华幼时便对丝绸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成年后,周德华先后在盛泽本地丝织厂担任技术员与质检科长。

  “中国东方丝绸市场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货畅其流。”周德华说,市场不仅为盛泽纺织产品打开了销路,也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市场发展起来后,交通、餐饮、文化、教育等行业也随之快速发展起来,增加了就业,创造了财富。”

  中国东方丝绸市场为盛泽引来了大量的外来人口,促使盛泽城镇规模不断扩大。

  “纺织产业发展与社会经济繁荣相辅相成。中国东方丝绸市场为人们的经济活动创造了条件,而人们的经济活动也促进了纺织产业的发展。”周德华说,如今盛泽社会和谐稳定,百姓生活水平蒸蒸日上,贡献“发展红利”的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功不可没。

  名扬四海

  著绸都华美篇章

  “日出万绸,衣被天下”,这是盛泽享誉海内外的“金字招牌”。

  周德华认为,在盛泽因纺织产业蓬勃发展而声名渐显,直至被誉为“华夏第一镇”的过程中,中国东方丝绸市场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周德华回忆,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盛泽的纺织产业逐渐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关注,知名媒体纷纷来到盛泽开展专题报道,传播盛泽纺织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

  作为研究盛泽丝绸纺织产业与文化的知名学者,周德华多次陪同媒体记者采访,以中国东方丝绸市场为重点内容宣传、推介盛泽丝绸纺织产业。

  在周德华主笔或主编各类文化丛书时,中国东方丝绸市场一直是其关注的重点。

  “目前,我的心愿就是《一百个盛泽之最》能够尽快完稿付梓,以此向中国东方丝绸市场30周年献礼。”周德华说,他希望自己记录的市场发展历程,能激励年轻一代如前辈一般奋勇前行。

新闻聚焦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