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生活垃圾转运用上“千里眼”

发布时间:2016-12-16 08:30:35  |   来源:吴江日报  |   作者:杨华  |   责任编辑:DH024
焚烧发电是一种高效、科学的垃圾处理方式,在这一点上,吴江居民已逐渐达成共识。如何对已投入运营的吴江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进行监管,

  焚烧发电是一种高效、科学的垃圾处理方式,在这一点上,吴江居民已逐渐达成共识。如何对已投入运营的吴江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进行监管,确保项目在阳光下运行,是当前老百姓最为关注的问题。

  近日,记者从区城管局了解到,我区对项目的监管主要分为入厂前、厂内、出厂三个环节,其中,入厂前的垃圾运输监管主要依靠区数字环卫管理平台来实现。

  走进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墙面大小的液晶屏随即映入眼帘。记者看到,屏幕左侧显示着垃圾运输车实时追踪信息,右侧呈现的则是各垃圾中转站、吴江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飞灰填埋库等地的实时监控情况。这种数字化手段,如同为监管人员装上了“千里眼”,使他们在办公室里就能通过调取各环节的实时录像进行监管。

  “生活垃圾产生后,要先分类收集,再运至中转站压缩,然后密闭运输至焚烧厂。每个环节,我们都借助数字环卫管理平台进行严格把控。”区城管局生活固体废弃物管理中心主任俞海军介绍,管理平台主要用于区镇中转站至焚烧厂或填埋厂的垃圾运输体系监管、吴江城区环卫作业车辆监管及考核、终端处置(焚烧厂、填埋场等)体系监管,运输等环节实时情况在这里都能一目了然。

  目前,吴江各区镇共有33个垃圾中转站,各中转站内都安装了2-4个可调整角度的高清摄像头,通过数字环卫管理平台,工作人员可实时查看站内情况,以杜绝有害垃圾混入生活垃圾,确保入仓垃圾质量。

  生活垃圾从中转站运输至垃圾焚烧厂,主要依靠密闭的垃圾运输车,避免跑冒滴漏。中心工作人员于淑敏告诉记者,该运输环节目前采取服务外包形式,由海晨物流和家宝园林两家企业运输,车辆共有60余辆。为加强对车辆的监管,每辆垃圾运输车上都安装了专属识别卡以及GPS。

  据悉,识别卡里记录有车型、车牌、驾驶员、所属中转站等信息,相当于车辆的“身份证”,一车一人一卡。车辆到达垃圾焚烧发电厂过地磅称重时,车辆信息与运输重量都可以实时反馈到管理平台。GPS则起到了远程追踪的作用,工作人员可从大屏幕上看到车辆是否按照规定路线、车速行驶。

  “考虑到行驶的安全性,需要避开人群密集区,我们与公安、交通等部门联合,提前为垃圾运输车制定了合理固定的行驶线路。如果车辆偏离了线路或者超速,管理平台就会发出警报。针对企业以及环卫工作人员,也都建立了相应的、严格的考核机制。”俞海军说,多方面的把关,使得我区实现了对垃圾运输的高质量、高水平、科学监管。

新闻聚焦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