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美丽泰兴 > 正文

泰兴市滨江镇: 三剂“良方”助脱贫

发布时间:2018-12-11 09:26:11  |   来源:新华日报  |   作者:施峰  |   责任编辑:许蓉
救济再多,也很难送走贫穷!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贫困户脱贫“摘帽”,脱贫攻坚工作开始进入“深水区”,各种阻力和顽疾凸显。对此,泰兴市滨江镇摒弃“短平快”的输血式帮扶,创新扶贫攻

  救济再多,也很难送走贫穷!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贫困户脱贫“摘帽”,脱贫攻坚工作开始进入“深水区”,各种阻力和顽疾凸显。对此,泰兴市滨江镇摒弃“短平快”的输血式帮扶,创新扶贫攻坚工作思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开“良方”,为低收入农户脱贫出“良策”。截至目前,全镇所有低收入农户已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000元的目标,今年年底,全镇所有经济薄弱村也可稳定实现35万元村集体收入的脱贫目标,扶贫攻坚成效在泰兴市位居前列。

  “贴心服务”,项目扶贫见实效

  初冬的下午,滨江镇大马庄村返乡创业人员何兆君投资的注塑小五金加工厂房内,工人正在紧锣密鼓地赶制以完成订单。何兆君介绍说:“我回到大马庄村创业,政府不仅给我提供土地指标,在标准化厂房建设上,还为我提供技术指导和资金帮扶,贴心的服务,使得企业很快走上正轨、顺利运行。”

  3年前带着项目回乡创业时,何兆君厂房的旧址还是一片荒地。想要实现创业理想,建设标准厂房成为他要解决的首要难题。

  滨江镇政府了解情况后,立刻给他提供了土地指标,大马村村委会多方筹集170万元资金,加上镇财政给予的75万元补助, 26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很快拔地而起。

  有了生产经营场所后,企业发展非常顺利。去年,何兆君的企业为大马庄村增加了15.8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大马庄村也成功摘下了“经济薄弱村”的帽子。

  当下很多地方采用建设标准化厂房的方式帮助经济薄弱村脱贫致富,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很多建好的标准化厂房却因为找不到合适的项目而闲置,这无形中给经济薄弱村带来更大的经济压力,背离了脱贫致富初衷。

  如何打破这种传统的“输血式”扶贫思路?“我们先招引村里的返乡能人回村创业,确定了投资项目后,镇政府再根据项目具体情况,为企业量身定制标准化厂房。” 滨江镇党委书记冯翔介绍说。

  对在经济薄弱村落户创业的企业建设标准化厂房,滨江镇不仅提供技术指导,还按照厂房总体建设资金的50%(最高不超过75万元)这一标准提供财政帮扶,帮助他们量身定制标准化厂房,让创业项目尽快落地见实效,以此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同时,充分发挥“村企结对帮扶”的效应,凝聚多方力量,激发辖区骨干企业回馈社会的桑梓情怀。今年已累计帮扶149万元。

  像大马庄村一样,滨江镇西江村、联杨村、双彭村等经济薄弱村也通过招引项目后建设标准化厂房,以项目扶贫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陆续走上脱贫路子。

  截至目前,滨江镇共为6个经济薄弱村扶持建设标准化厂房8600平方米,发放资金补贴达380万元。“有了标准化厂房和实实在在的投资项目,经济薄弱村完成脱贫任务就有了底气,我们计划今年年底全镇所有集体经济薄弱村达标出列。”冯翔信心十足地说。

  “一村一策”,村村都有脱贫路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滨江镇坚持“一村一策”,依据全镇集体经济薄弱村不同的村情实际和区位特色,个性化制订脱贫转化规划,明确发展项目,帮助经济薄弱村稳定增收。

  永新村地处泰兴市和高港区的交界处,是泰兴的北大门。多年来,全村村民以务农和外出务工为收入来源,村内无村办企业,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

  去年,滨江镇实施“一村一策”脱贫帮扶策略时,扶贫干部在永新村调研发现,这里有一块荒地紧邻江平路,建高炮发布商业广告宣传效果肯定很好。在经过充分论证并提交市交运局审核后,永新村多方筹资125万元,在江平路沿线建立了一个三面高炮LED显示屏。

  滨江镇镇长周伟介绍说,普通三面翻广告牌只在3个固定的画面之间转换,而三面高炮LED两面翻显示屏动态滚动播放商业广告,满足不同客户需求,可以大大提高广告位的效率。“我们在沿着江平路方向的两个显示屏上播放商业广告,在面向永新村村居的一面播放宣传乡风文明的公益广告,商业收入和公益宣传两不误。”滨江镇永新村“第一书记”华东说,从今年8月份高炮广告建成到现在,已经有8家商户和永新村签订合作合同,并且已经有3家支付了42万元的广告费用,永新村也顺利实现脱贫目标。

  除了依据地理位置特点建立高炮,滨江镇还创新性地实施骨干企业参与集体经济薄弱村帮扶,盘活闲置厂房、翻新破旧厂房,以及优惠出让标准厂房、调整农业结构、走发展特色农业之路等脱贫方式,转变传统的“大水漫灌”式思路,以符合村居发展的方式,让集体经济薄弱村实实在在增收、扎扎实实脱贫。

  滨江镇共有建档立卡经济薄弱村18个,在“一村一策”精准扶贫政策下,今年年底,滨江镇所有村(居)集体经营性收入将达35万元以上,全部实现脱贫目标。

  “政策兜底”,户户脱贫有底气

  “没想到在镇上和村里的帮助下,我还能够走上脱贫的道路。”中秋节前夕,滨江镇大马庄村将承租厂房的部分经营性收入支出1200元打到了徐继林的账户上,这让69岁的老汉觉得特别欣慰。

  在养女出嫁后,贫困户徐继林就一直一个人生活。平时在村里看护垃圾池和管护道路以及做杂工,一年大概有3000元的收入,加上土地流转资金2916.5元,虽勤劳但劳动能力有限的徐继林仍无法摆脱贫困,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近年来,滨江镇通过转移就业、发展产业、五保兜底等措施,促进大部分低收入农户稳定脱贫。尽管如此,仍有43户60人的一般贫困户脱贫困难较大,涉及大马庄村、仁寿村、中兴村、联杨村等村。“针对徐继林这样的一般贫困户,我们采取资产收益分配兜底的方式,按照低收入农户人均7000元稳定收入的标准,从村集体经济收入中分配部分收益作兜底,保证他们达到脱贫标准。”周伟说。

  在推进资产收益分配兜底贫困户脱贫工作中,滨江镇以仁寿村为试点,通过前期对低收入农户全面核查收入情况,结合支出性费用,排查出有劳动能力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7000元的一般贫困户10户15人。随后仁寿村组织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通报核查出的拟兜底人员名单、基本情况及收入情况,并向村民代表汇报盘活原有闲置厂房后获得的收益,用于未脱贫户、返贫户分配。通过民主评议接受群众监督,对公示无异议的一般贫困户,上报镇级审核后按方案打卡到户。

  以仁寿村为模板,滨江镇督促各村严格履行民主程序,按照规范步骤,有序制定实施项目资产收益分配方案,全镇43户一般贫困户享受到的项目收益分配,目前已累计达8.13万元。

  凭借转移就业、发展产业和资产收益分配兜底一般贫困户等精准扶贫方式,截至9月30日,滨江镇一般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已达7000元以上,全镇低收入农户全部脱贫!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