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科技 > 科技资讯 > 正文

涉“二维码”犯罪屡得逞 专家研讨“二维码”犯罪治理(图)

发布时间:2017-03-23 09:53:57  |   来源:新民网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DH011
(本报讯)二维码技术因其信息量大、使用便利等特点,成为互联网发展的关键技术。来自司法实务部门和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就“二维码”犯罪的类型与原理、“二维码”犯罪的司法认定、“

  (本报讯)二维码技术因其信息量大、使用便利等特点,成为互联网发展的关键技术。二维码的普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成为不法分子利用的犯罪工具或载体。3月15日,中国人民大学网络犯罪与安全研究中心、证据学研究所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举办“二维码”犯罪治理学术研讨会。来自司法实务部门和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就“二维码”犯罪的类型与原理、“二维码”犯罪的司法认定、“二维码”犯罪的治理等热点难点问题展开研讨。

  据了解,目前“二维码”犯罪的常见手段主要有:伪造交警违章通知书,诱骗被害人扫码付款转账;冒充正规部门、客服等,诱骗受害人扫码,获得手机号、卡号、密码等信息后将钱财转走;将商店收款或者共享单车的二维码替换成自己的,从而非法获利;等等。涉“二维码”犯罪所涉及的罪名主要包括盗窃罪、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等。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品新认为,利用二维码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之所以能够屡屡得逞,原因有二:一是制码技术几乎零门槛,不法分子可以轻而易举地将病毒、木马程序、扣费软件等植入二维码当中;二是对二维码疏于监管,任何机构和组织均可随意发布二维码,且传播过程中没有进行有效过滤,极易被不法分子利用。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要想为当前乱象丛生的二维码市场正本清源,还得从法律与技术入手。首先,明确“二维码”犯罪适用的罪名、细化司法解释,根据司法实践,制定操作性强的网络犯罪定罪标准;其次,创新技术研发,对于二维码在生成和传送过程中的风险隐患、支付客户终端的安全交易环境等进行技术防控;再次,加强监管,统一制定、推广国产二维码标准,鼓励行业联盟建立规范平台,制定行业标准;最后,应建立二维码数据库,对移动的二维码进行监管,保证二维码的可追溯性。王渊)

热点资讯
精彩推荐
出行指南针
每日能量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