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科技 > 科技资讯 > 正文

彰显江海文化的底蕴和自信 泰州高起点打造四大特色文化标识

发布时间:2021-03-02 11:26:52  |   来源:中国网•东海资讯  |   作者:泰轩  |   责任编辑:DH020
近年来,泰州坚持传承大海基因,彰显江海文化,高起点打造梅兰芳、泰州学派、里下河文学流派、郑板桥等四大城市文化标识,构筑泰州文化发展新优势,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中国网·美丽江苏讯 远古时代,这里是一片浩瀚无垠的大海。几千年前,长江和淮河带着大量的泥沙流向大海,经过海潮的顶推,冲积成如今的泰州大地,沧海变桑田。

  是大江大海孕育了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

彰显江海文化的底蕴和自信 泰州高起点打造四大特色文化标识

白燕升采访专家学者

  近年来,泰州坚持传承大海基因,彰显江海文化,高起点打造梅兰芳、泰州学派、里下河文学流派、郑板桥等四大城市文化标识,构筑泰州文化发展新优势,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一座更有魅力、更有活力、更有温度的“人文之城”精彩亮相。

  迈进新时代,泰州正充分彰显江海文化的底蕴与自信,加速打造令人向往的“幸福水天堂”、崛起中部的产业增长极,努力开创幸福泰州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勇立潮头争创一流的担当作为

  泰州因海而生、依江而建。

  在江海激荡中,在刀耕火种的生生不息中,文化的原始基因,深深融入泰州人的血脉。泰州人拥有了海的基因、江的气魄,塑造了勇立潮头、争创一流的气质品格。

  泰州学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启蒙学派,引领了明朝后期的思想解放潮流;郑板桥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人称“三绝”;梅兰芳创立的“梅派”艺术,将国粹京剧推向艺术的巅峰;新时期,一批泰州籍作家带着来自里下河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注入一股清新的风。

  做勇立潮头的弄潮儿,做争先领先的先行者,做担当作为的急先锋,泰州人,这一特质尤为鲜明;泰州文化,这一底蕴尤为深厚。

  新时代的泰州,更是迸发出如大海奔腾、大江奔流、大河奔放的豪情壮志,乘风破浪、勇立潮头,实现了“三个全国唯一”“两个全国第一”。“三个全国唯一”:全国唯一的长江经济带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全国唯一的国家级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改革试点,全国唯一的新型疫苗及特异性诊断试剂产业集聚发展试点。“两个全国第一”:医药产业产值全国第一,拥有全国最大的医药工业企业扬子江药业集团,建成全国最大的中成药生产基地;造船完工量全国第一,占全球的1/10、全国的1/4、江苏的1/2,建成全国最大的民营造船基地。

  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泰州人意气风发,生动实践,勇于争先,在全国全省大局中,展现了泰州风采、作出了泰州贡献。

  开放包容融通创新的开拓精神

  海,有容乃大,开放包容;江,奔流不息,一往无前。既静海流深、包容万物,又奔腾不息、气象万千。在泰州文化里,你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这种开放包容、开山立派、开拓创新之气象。

  梅兰芳先生的艺术成就,根植于开放包容与不断创新。传统青衣单调呆板,他兼收并蓄的同时,创编时装新戏和古装新戏,向着“美”的方向变革,最终开创出世界戏剧三大表演体系之一的“梅兰芳表演体系”。

  泰州学派的创立,是“派以地名,地以派闻”,提倡“容得天下人,然后能教得天下人”,成为中国近代思想史的起点。

  “繁就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这是郑板桥为自己书斋所题的对联,标新立异之追求跃然纸上,至今长存。

  毕飞宇等一批“里下河文学流派”代表作家们,兼容并蓄,发挥各自艺术个性,钩织丰富的地域文化特色,展示缤纷的民情风俗,为全国文学创作提供了一个创新样本。

  发展中的泰州,把开放包容、融通创新演绎得更为精彩。

  十年磨一剑,依靠创新赋能,中国医药城致力于打造中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善的生物医药生产基地。截至目前,这里已有1200多家国内外知名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相关企业落户,集聚了国内外知名医药研发机构80多家。初步形成抗体、疫苗、诊断试剂及高端医疗器械、化学药新型制剂、特殊医用配方食品等一批特色产业集群。据了解,目前园区在研和申报的一类新药达到80个,2100多项“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医药创新成果成功申报。

  融通融合,开拓奋进,还被重重写入泰州未来发展的规划蓝图中。前不久闭幕的泰州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提出,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加强东接西连、南融北通,把几何中心的地理优势转变成推动泰州加速崛起的交通优势;加快两区融合,举全市之力建设中国医药城,把泰州生物医药的先发优势巩固扩大成产业发展的整体优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泰州生态良好的资源优势转化成支撑转型升级的发展优势,做到错位融入、优势融入、特色融入,着力建设“健康名城、幸福泰州”。

  一个更加开放、更为融通、更见创新的泰州,正疾步走来。

  上善若水爱民如子的民本思想

  泰州的“泰”字由“三”“人”“水”构成,蕴含了人在三水(江、淮、海)之间、国泰康宁之意。

  水,是上苍对泰州最宝贵的赐赠。水集七德于一身,水孕育出泰州人上善若水、爱民如子的民本思想。

  王艮和郑板桥堪称代表与典范。

  王艮和弟子一起推动泰州做平民教育,提出“百姓日用即道”,以朴素的民本思想奠定了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人性的光辉至今照耀大地。

  郑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诗作广为传颂,入列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率最高的十大典故。

  文化从历史照进现实。近年来,泰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做好民生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全部财力的75%、新增财力的8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泰州不少民生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如今,在泰州,有一个理念非常强烈,那就是,民生工作是“心中工作”“良心工作”,必须有深厚的为民情怀。泰州正着力构建主动发现和解决民生问题的新机制,由老百姓到处找政策变成政府主动送政策给办好,由老百姓层层反映问题变成主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推动民生工作做细做实做优。

  市委五届十次全会提出,泰州市将在就业创业、教育、医疗、养老、宜居生态等领域实施民生幸福“十大行动”,进一步彰显发展温度、提升幸福质感,加快建设让泰州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幸福水天堂”。同时,市委印发了《关于切实提高民生服务保障水平的八条措施》,切实做到民生需求底数清,民生保障政策清,民生救助路径清,民生诉求快回应,民生补助快发放,民生项目快推进,民生成效及时评估,民生督查及时激励。

  把幸福城市做成老百姓想要的样子,泰州市委市政府矢志不移追求。哪里有民生短板,改革举措就往哪里聚焦发力,哪里有民生关切,制度建设就到哪里回应强化,让老百姓既听到响亮的承诺更感到真切的变化。

  2021年新春第一会,往往有着鲜明导向。泰州,将主题定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泰州历年来的第一次,进一步凸显了民生导向,表明泰州市委市政府推进教育优先优质发展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坚定决心。

  2022年,泰州将承办省第二十届运动会,场馆建设秉持“赛建民用、共建共享”原则,总投资45亿元的17个场馆正在新建和改建,既是为举办省运会准备,也是从满足市民需要的基点出发。

  聚焦民生、做强城市。动车高铁入沪进京,圆了泰州人民多年的梦想;南京中医药大学泰州校区迎来首批本科新生,泰州终于有了本一高校;秉承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的理念,泰州夺得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收获满满的骄傲与幸福……最具幸福感城市荣誉的获得,是人民群众对这座城市的最高奖褒!

  “十四五”时期,泰州市将以宜居宜业为鲜明导向,抓住窗口期塑硬核、强功能,力促城市集聚辐射力大幅跃升,努力打造高颜值城乡。根据《做强城市两年行动计划》,泰州市将构建“一核三极三城”中心城市发展架构,丰富人民满意的幸福城市实践内涵。

  百折不饶坚忍不拔的可贵品格

  《道德经》云: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水至柔,却又最坚强,没有什么可以真正改变得了它。大江入海,巨浪翻滚,让人们见识了什么叫百折不挠。

  灶烟海边、煮海煎盐、筑堰修堤,泰州先民们经历了无数风雨,练就了坚韧顽强,立起了精神坐标。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画竹圣手郑板桥这首题画诗,道尽竹之坚韧与不屈;

  在泰州人干事创业的词典中,有一种韧劲叫“笨办法”,就是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战略定力,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当下的泰州,正处在“人到半山路更陡”的关键一程,打硬仗没有捷径可走,泰州的选择是大兴实干之风。有些举措或许谈不上创新,也谈不上巧妙,在泰州市领导眼里,这样的“笨办法”未必会立竿见影,但只要持之以恒,终会开花结果。(泰轩)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