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科技 > 数码科技 > 正文

《乌托邦》问世500周年 你心中的“乌托邦”今何在

发布时间:2016-12-08 10:01:16  |   来源:中国经济网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DH010
最美好的人类社会在哪里?东方人的回答是桃花源,西方人的回答则是乌托邦。  在托马斯·莫尔的名作《乌托邦》中,航海家拉斐尔·希斯拉德旅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并见识了人



最美好的人类社会在哪里?东方人的回答是桃花源,西方人的回答则是乌托邦。

  在托马斯·莫尔的名作《乌托邦》中,航海家拉斐尔·希斯拉德旅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并见识了人类社会最理想的组织形式。

  迄今,《乌托邦》已问世500周年,世界多地都举办了纪念性的学术活动。一场题为“乌托邦与科幻文学研究”的国际会议近日在北京拉开帷幕。国内外数十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探讨了这一人类思想史的经典之作对今日世界的意义和启迪。不妨听听他们是如何看待《乌托邦》的。

  桃花源与乌托邦,虽然一东一西,多有不同,但二者本质上都代表了人类的美好憧憬。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过常宝就用“殊途同归”来解释东西方政治哲学和文学艺术中类似的思想。

  除了不分国界,乌托邦式的幻想也不分古今。美国著名科幻作家金·斯坦利·罗宾逊指出,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有500年历史,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有1600年历史,柏拉图的《理想国》有2400年历史,而法国肖维岩洞里的动物乌托邦壁画的历史已有32000年之久。在罗宾逊眼里,乌托邦愿景与人类同在,并将与人类共存亡。

  一直以来,人们习惯于将《乌托邦》与“空想”联系起来,但它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可能不止于“空想”。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姚建彬认为,乌托邦精神的内涵,主要在于它是对人的存在的研究与揭示,是指引人类自我提升的航标。对当下而言,呵护乃至召唤乌托邦精神,其实是保护我们对未来的想象力,使我们不至于沦陷在物质主义、感官主义的泥淖之中。

  《乌托邦》虽然诞生在500年前,但至今读来仍能启发我们的想象之翼。这或许正是包括科幻在内的幻想文学作品的真正意义:展望未来,释放人类的想象力,推动人类社会的变迁。而北京师范大学科幻创意研究中心主任吴岩指出,如今中国科幻文学日益从小众走向大众,想象未来的小说正走出文学的疆界,进入对未来发展的影响阶段。如此,岂不令人欣慰?

  (图片来源于网络)

热点资讯
精彩推荐
出行指南针
每日能量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