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美丽苏州 > 正文

苏州“圆桌思享汇”关注垃圾分类

发布时间:2019-06-10 20:11:45  |   来源:中国网·美丽苏州  |   作者:余涛 苏平远 赵劼  |   责任编辑:许蓉
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当天,由市委网信办和市城管局联合主办的苏州圆桌第五期“圆桌思享汇”,把桌凳摆进了平江路的街巷深处,还请来了长期和垃圾分类打交道的各路专家大神,以及平

苏州“圆桌思享汇”关注垃圾分类

  中国网·美丽苏州讯 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当天,由市委网信办和市城管局联合主办的苏州圆桌第五期“圆桌思享汇”,把桌凳摆进了平江路的街巷深处,还请来了长期和垃圾分类打交道的各路专家大神,以及平江街道的众多社区居民,围桌而聊,来一场时尚而硬核的街谈巷议,把“垃圾分类”这件人人都说好、又偏偏难做到的“关键小事”说个透。

  当前的城市间竞争,在GDP榜单相对淡化的同时,却也在暗暗比拼着一些代表更高质量的内功细活,其中就包括住建部定期通报的46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排名。在最新的季度排名中,位居第七的苏州,其实须臾不敢懈怠,因为名次一直在波动之中。

苏州“圆桌思享汇”关注垃圾分类

苏州“圆桌思享汇”关注垃圾分类

头等难题,不知怎么分?

  居民代表陈文泽先生,一开场就道出了自己的疑惑:“据我了解,社会上还有不少人不太清楚这垃圾分类究竟得怎么分。”而这一点,在圆桌团队此前的街头采访中,也得到了印证。

  对此,苏州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陆继军也有着深刻的观察。他说,对于垃圾分类的认知,目前公众主要存在三种心态——

  第一种是“不满意”。这类人群主要对比国内外一些垃圾分类做得好的地方,看到了落差,所以不满意。“这是垃圾分类工作重要的促进力量,很希望他们多来监督。”

  第二种是“不赞成”。有些人觉得只要我生活得好,我家里干净,其他不要紧。这股力量的破坏性极大,需要靠立法来约束扭转。

  第三种也是最普遍的,就是“不清楚”。很多人想分,但是感觉到很难。对于这类主体人群,更多需要的是加强知识宣传和普及的力度,全面引导。

苏州“圆桌思享汇”关注垃圾分类

  陈文泽先生还特别建议,这方面的宣传,能否设计一个实用的垃圾分类手册,不要做成书的模样,最好做成广告的形式贴在墙上。

  究竟该如何更有效地提升垃圾分类的公众参与度?来自苏州"小蜜蜂"垃圾分类宣讲志愿服务队的张倩倩特有感触,她建议组织更多专业的志愿者团队,多走进相关的单位、企业甚至家庭,让更多人知道垃圾分类怎么分。

  “新媒体的网络公益传播力量,其实也很值得深挖和用好。”长期负责苏州垃圾分类微信公众号及电子辞典运营的谢晓春介绍,结合一年一度的全市网络文化季活动,今年她和团队还特别策划了一个“垃圾分类我先行”的公益活动,力争用更潮、更燃的网络传播新手段、新平台,把更多的群体吸引入垃圾分类的“时尚圈”。

  在这方面,基层部门也是下足了功夫。

  平江街道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孙大权介绍说,在永林新村,每天早上7-9点,晚上6-8点,在垃圾筒周边都会有垃圾分类督导员,手把手给居民指导分类。

苏州“圆桌思享汇”关注垃圾分类

  其中常见的“尿不湿”,很容易被错投,正确的方式应该归到“其它垃圾”里。专家特别提示,几乎所有的一次性制品都可以认为是“其他垃圾”。

一针见血,“混收”问题何解?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的圆桌思享汇本身,也受到了广泛的网络关注,不少人还在朋友圈跟主持人在线抛问。

  来自太仓的一位网友掷出一个尖锐的问题:“垃圾分类完了,但一些垃圾车来了还是混合收,这又怎么办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现场有同感的不在少数,而这一公众困惑,也是长期折损垃圾分类公众积极性的一大症结。

  “投放的责任在居民,但是收集、运输、处置的过程是政府的责任。” 来自苏州市环卫处垃圾分类管理中心的张晟苑,对此直言不讳,垃圾分类是个环环相扣的全过程体系,对于“混收”问题,需要各个环节参与者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据张晟苑介绍,苏州2012年就开始提出大分类的体系,之后逐步完善。“现在苏州已有1123个小区在开展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75%,今年的目标是达到80%,到明年底要达到95%以上。” 张晟苑说,她相信在这一目标任务的催动下,接下来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的体系也会加快完善起来。

  “我们今天有政府的代表,我们还有投诉的公众号,如果大家再发现‘混收’现象,请一定来举报,我们绝对严处!”来自市环卫处的何晟副处长,从事垃圾分类工作已有15年,他说苏州市在三年前就开设了垃圾混收、混运举报平台,这一环节必须掐牢过硬,“政府要是连这个底气、自信都没有,就没法推进我们的垃圾分类了!”

找到那把“钥匙”

  对于目前国内垃圾分类工作在推进中遇到的难题,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环保联盟理事长张益,也有其独到的观察分析。

  张益说,“政府花了很大的气力,老百姓不满意,环保组织也不满意,什么原因呢?我们没有找到一把钥匙。”

  在张益看来,这把“钥匙”就是垃圾分类的“新时尚、新习惯和新规矩”。新时尚,是社会层面而言;新习惯,对应的是所有的老百姓;新规矩,则是对党员干部提的要求。

  而对于苏州的建议,张毅特别希望,苏州能通过立法让垃圾分类正式走上法治的轨道,进而从制度上来探索引领垃圾分类的新时尚。据了解,目前46个城市已有19个城市出台了生活垃圾分类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其中厦门早在2017年9月就已开始实施。苏州虽已启动相关立法工作,但最快也要今年底实施,相对滞后于其他重点城市。

  而说到垃圾分类的法治化管理,地表最狠的可能就要数日本了。

苏州“圆桌思享汇”关注垃圾分类

  作为在“圆桌思享汇”上首位亮相的外国专家,来自日本的环保专业人士瀧上仁司先生介绍说,日本对于违法丢垃圾的惩罚相当严苛。按照废弃处理法,任何人不得随意乱丢垃圾。如果抓到就要处1000万日元以下罚款(折合人民币要达75万元左右),或5年以下有期徒刑。而且,还有一个强大的隐形约束力,如果谁家没有处理好垃圾分类,则会被邻居极端鄙视,让人倍感耻辱。

  与此同时,日本的家庭每家都会收到一本挂历,这个挂历一个月一张,每天可以扔什么垃圾,都会在日期上表明分类。要是不按日子来扔垃圾,垃圾收集公司是不给收的。

苏州“圆桌思享汇”关注垃圾分类

  而在当下的中国,除了需要法律层面的完善,其实还有一支“神奇”的力量也不容小觑。

  在“圆桌思享汇”的互动现场,来自《中国周刊》的媒体观察员周建琳特地分享了她在上海的一个小小见闻。她上海弟弟家所在的小区,上个月刚撤掉了垃圾桶,接下来扔垃圾得定时定点分类扔。家里的老人都吐槽“烦死了”,但8岁的侄女做了件特巧妙的事,她会把垃圾分类的表格贴在冰箱里面,然后关照大人分好了拍好照片,等她放学回家要逐个来检查。

  瞧,这是来自家庭内部的倒逼,而且是来自孩子,这无疑是一种最好的倒逼!

  有此自觉的“神力”襄助,决胜垃圾分类的明天,我们也不必有太多的怀疑。就像之前治理酒驾和斑马线车不让人的顽疾一样,带着“问号”上路,但最终收获的,定然是一个“惊叹号”!(余涛 苏平远 赵劼)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