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美丽苏州 > 正文

苏州发布2018年度重点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 人才供给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

发布时间:2018-06-22 10:41:45  |   来源:新华日报  |   作者:高子媛 盛峥  |   责任编辑:许蓉
什么样的岗位最紧缺?造成人才紧缺的原因是什么?哪些行业的年薪更高?企业希望得到哪些人才服务?6月20日,苏州市人社部门正式对外发布《苏州市2018年度重点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以下简称

  什么样的岗位最紧缺?造成人才紧缺的原因是什么?哪些行业的年薪更高?企业希望得到哪些人才服务?6月20日,苏州市人社部门正式对外发布《苏州市2018年度重点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全面回答了这些企业和人才关注的话题。

  坚持市场导向,精准预判人才需求,是本次《目录》编制重要宗旨。“《目录》旨在具体掌握苏州市重点产业发展对紧缺人才的需求状况,以有效实现人才开发和产业发展同频共振。”苏州市人社局人才开发处处长李健介绍,《目录》紧扣省委市委“聚焦产业”的要求,锁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大产业领域,聚焦12个重点产业、近100个行业,同时加大对人工智能、纳米技术等先导产业的吸纳,通过对征集的2173个岗位进行严格遴选和整理,共确立393个紧缺岗位纳入《目录》,数量较去年增加47%。

  在了解市场情况、分析市场动态、预测市场未来的基础上,苏州市人社部门对苏州重点产业人力资源现状、紧缺人才需求、企业雇佣前景等针对性较强的信息进行了分区域、分行业等多维度分析。《目录》主要包含岗位名称、岗位职责、岗位类型、专业要求、学历要求、相关工作年限要求、任职能力要求、岗位年薪和紧缺指数等信息。

  《目录》指出,伴随着全球工业自动化发展趋势,智能化生产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制造业向来是苏州市传统经济支柱,智能化生产的发展趋势带来产业人才需求的转变。制造业技术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操经验,更需要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电气化、信息化、智能化、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智能制造设备的逐渐普及,使得以往单一技术人才面临着向复合型人才转变的市场需求。人才需求类型方面,需求数量最多的是电气类、机械类、设备类人才,需求紧迫程度最高的是物联网类、生物类、人工智能类、生产工艺类人才。

  而在现代服务业上,相当数量的企业也表示正面临着人才短缺问题的困扰。当前,苏州服务业快速发展,已经实现了“三二一”的经济结构转变,现代服务业已经逐步成为全市社会经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特别在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现代物流等产业的一些新型业态和领域,高层次人才缺口尤为明显,主要体现在人才发展结构不均衡,兼具精深专业知识和较强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极为短缺,这些都严重制约了苏州现代服务业的自主创新发展以及核心竞争力的塑造。人才需求类型方面,需求数量最多的是融资类、营销类、知识产权类、大数据类人才,需求紧迫程度最高的是软件类、设计类、策划类、供应链规划类人才。

  据了解,今年的调查完善了人才紧缺指数研究,创新构建多维度的人才紧缺指数指标评估体系,通过标准化统计测算,针对关键岗位紧缺指数进行定量评价与综合对标,增强研究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在本次紧缺人才需求调查的393个有效岗位样本中,“紧缺指数5级”岗位有91个,占比前三分别为现代物流、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紧缺指数4级”岗位有112个,占比前三分别为金融服务、高端装备制造(并列)、软件和集成电路(并列)产业;“紧缺指数3级”岗位有98个,占比前三分别为科技服务、高端装备制造、软件和集成电路(并列)、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并列)产业;“紧缺指数2级”岗位有63个,占比前三分别为高端装备制造(并列)、新材料(并列)、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紧缺指数1级”岗位有29个,占比为7%,前三分别为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金融服务、科技服务(并列)、现代物流(并列)产业。

  通过具体掌握苏州市重点产业对紧缺人才的需求态势,以紧缺指数为依据,增强人才引进、培养的针对性,也成了苏州加快产业人才集聚,促进重点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抓手。根据《姑苏重点产业紧缺人才计划实施细则》,申请人的专业需符合当年度《目录》,同时《目录》中岗位紧缺指数将作为人才评选的积分认定标准之一,占30%权重。

  “这是苏州市连续第15年发布紧缺人才目录,《目录》将为政府、企业、人力资源机构等部门的人才引进、培养等提供参考和依据,同时引导和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向苏州重点产业、行业、岗位以及区域定向流动。”苏州市人社局局长朱正介绍,《目录》的编制将作为苏州实施紧缺人才“倍增工程”、落实“人才新政”的重要依据,也将成为激励和资助各类紧缺人才的重要参考。苏州去年出台的《姑苏重点产业紧缺人才计划实施细则》计划每年认定资助一批,五年内资助10000名重点产业紧缺人才,充分发挥人才在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中的引领支撑作用,2017年,全市已认定紧缺人才2023名,市县两级财政共资助1.64亿元。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