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美丽苏州 > 正文

生态良田蟹肥水美 苏州渔业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发布时间:2018-06-21 14:41:40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杨派  |   责任编辑:顾志鸿
苏州渔业历史悠久,水域资源丰富,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进入新世纪以来,苏州整体推进现代渔业建设,努力实现渔业发展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当前,全市坚持把渔业生态功能摆在

  苏州渔业历史悠久,水域资源丰富,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进入新世纪以来,苏州整体推进现代渔业建设,努力实现渔业发展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当前,全市坚持把渔业生态功能摆在首位,逐步形成了环境保护,高效产出的双赢格局,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苏州现代渔业发展之路……6月13日,“江苏渔业生态健康养殖主题”活动走进苏州地区。“池塘标准化改造”、“园区化生产”、“退围还湖生态治理”等科学举措又为苏州现代化渔业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园区化生产 “大闸蟹”更“大”了

  苏州市阳澄湖现代农业产业园位于“中国阳澄湖清水大闸蟹之乡”——阳澄湖镇东部,与昆山巴城、常熟沙家浜相邻,是阳澄湖镇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板块。自2009年启动建设以来,通过整合碎片化池塘,建设渔业核心区,园区现已完成开发面积3.3万亩,并预计到2019年年底建设标准化池塘面积达2.9万亩。园区按照“政府搭台,企业运作,农户参与”的运作模式进行渔业生产养殖并鼓励农户入股合作社,享受年终保底分红。

  据园区内苏州优化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沈懂杰介绍,目前园区主要以阳澄湖“大闸蟹”为主打产品,附带一些青虾,塘鳢。蟹苗选用中华绒螯蟹新品种“诺亚1号”,养殖标准也遵循“863”养殖模式(“8”指每亩放蟹种800只、“6”指回捕成蟹600只、“3”指亩产值3万元。)进行科学养殖。并且,在夏季之前池塘里还会栽种一些“伊乐藻”和“黄丝草”用来净化塘内水质,一年之中除9月外,塘内水质都会保持在2类水,完全达到养殖尾水排放标准。去年上市的大闸蟹,公蟹平均规格4~6两,母蟹平均规格3~5两,远远优于传统养殖方式下培育出来的大闸蟹。

  目前,园区内河蟹、青虾生态养殖面积占池塘养殖面积70%以上,太湖、阳澄湖其他周边地区占比90%以上。附近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合作社享受年底分红,在虾蟹产量旺季通过企业雇佣,还会挣到一笔可观收入。解决生态环境、提高产业收益、为当地渔农民创收增收,苏州池塘标准化建设为生态渔业、绿色渔业发展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退围还湖,科学治太 太湖更“绿”了

  此“绿”非彼“水华绿”而是东太湖又恢复了碧波万顷的景象。

  太湖围网养殖始于上世纪80年代,2007年太湖蓝藻爆发后,按照“铁腕治污、科学治太”的要求实施了“退围还湖”水污染整治工作,将太湖网围养殖面积从20.43万亩一次性缩减至4.5万亩并实施了区块化管理。截至目前,太湖围网剩余养殖户2887户,3005块养殖区,预计2019年底全面拆除围网养殖。

  据太湖渔管办调研员吴林坤介绍,太湖“退围”涉及渔农民3000余人,为充分考虑了广大渔民养殖户的切身利益,政府实施了一些列网围拆除补偿政策。据测算一户养殖面积为15亩的养殖户至少将得到47.43万元的经济补偿。同时,政府还将组织免费的技能培训,提供就业岗位,引导农民转产转业。

  目前,东太湖退渔退围达到100多平方公里,水环境情况逐步改善,东太湖大堤沿线生态修复成效也十分显著,基本又恢复了东太湖碧波万顷的景象。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