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正文

政府部门盖办公楼当成为谨慎的危险决策

发布时间:1371099214  |   来源:大洋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及时查处违规行为,提高决策风险,不给“集体决定”以免责理由,让违规决策的相关人员付出代价,让违法犯罪人员得到惩罚。

  必须强化相关政策的执行,不能让盖豪华办公楼的违规行为“换一个马甲即合法化”。要严格执行财政预算,严密管理各种政府性基金,严肃处理违规的地方融资行为,不给楼堂馆所建设提供融资渠道。审计监督、财政检查不能走形式,应该切实负起管好“钱袋子”的责任。及时查处违规行为,提高决策风险,不给“集体决定”以免责理由,让违规决策的相关人员付出代价,让违法犯罪人员得到惩罚。

  据《人民日报》5月13日报道,“本届政府内,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反映了新一届中央政府“让人民过好日子,政府过紧日子”的决心。从各地网友“晒”出的图片和曝光的资金数额看,不论身处富裕或贫困地区、市级还是乡级,一些地方政府盖楼投入之巨令人咋舌。比如,某市质检局不足百人,却建起10层高、9600平方米的大楼。有专家称,要让这一承诺落地有声,使各级政府不敢盖也盖不起超标的豪华大楼,必须完善财政预算制度,加强社会公众对政府的监督,加大纪检监察部门对违规者的问责力度。

  一些地方政府部门的大楼不断翻新,今年盖好明年修;一些政府部门的办公大楼一个比一个豪华、一个比一个雄伟;一些领导干部的办公室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宾馆化”。某些政府部门将豪华大楼视为政府威严的表征,某些领导干部将办公室大小视为权力的象征。如此做派,拉大了政府部门、官员与群众的距离,一定程度上也损害了政府的形象。

  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办公楼豪华化,一些地方楼堂馆所屡禁不止,其背后的驱动因素无非是政绩考量、利益驱使以及浮夸风作怪。近几年,一些地方为了招商引资,大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老城区不好改造,就建开发区、园区,政府部门大楼扎堆搬迁,高档宾馆比肩政府大楼,集中豪华亮相;个别决策者将盖大楼作为“致富的工具”,从工程招标中寻租受贿,“一座大楼立起来,一群干部倒下去”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地方为了体现本地区的GDP、显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地方政府部门的办公大楼和接待场所的豪华程度和大小、新旧成了不成文的“量化指标”,似乎办公楼不豪华就显不出业绩,显不出档次。

  一些地方政府部门能违规盖豪华大楼和楼堂馆所,需要不少条件:首先资金不可或缺。据调查,一些地方政府部门盖楼的资金,除少部分合法外,大部分存在违规现象。比如,一些地方挪用社保资金或专款专用的其他政府性基金;一些地方通过乱收费、乱摊派筹集资金;一些地方“挂羊头卖狗肉”,将通过发行地方债获取的资金“移花接木”;一些地方通过地方融资平台,凭当地政府信誉担保,向银行贷款盖楼;一些地方通过与房地产开发商“合作”,由开发商出资为政府建楼堂馆所等等。

  其次,规划审批不能没有。在中央三令五申禁止兴建楼堂馆所的政策压力下,一些地方政府变相进行项目立项,或者随意更改规划。为了掩盖违规行为,出现了不少表里不一的“阴阳合同”。

  再次,审计、财政检查能够过关。随着财务审计和财政资金使用核查力度的加大,正常情况下,一些地方政府部门的楼堂馆所建设很难不被发现,于是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加大了“公关力度”,得到了其他部门的合作以及上级部门的默许。

  严重超标的办公大楼、过度豪华的政府宾馆,是对社会资源、百姓福祉的侵蚀,违规兴建楼堂馆所同时隐藏着一定的债务风险。社会各界强烈呼吁遏制这种攀比之风。有关部门应该严格监管,让政府部门盖办公大楼成为一种“谨慎的危险决策”。

  为此,必须强化相关政策的执行,不能让盖豪华办公楼的违规行为“换一个马甲即合法化”。要严格执行财政预算,严密管理各种政府性基金,严肃处理违规的地方融资行为,不给楼堂馆所建设提供融资渠道。审计监督、财政检查不能走形式,应该切实负起管好“钱袋子”的责任。加大监督力度,建立公示制度。及时查处违规行为,细化惩则,强化问责,提高决策风险,不给“集体决定”以免责理由,让违规决策的相关人员付出代价,让违法犯罪人员得到惩罚。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