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美丽射阳 > 正文

射阳:“三访三见底”共画同心圆

发布时间:2018-11-19 14:42:03  |   来源:新华日报  |   作者:卞小燕  |   责任编辑:许蓉
11月6日,射阳县洋马镇贺东村。正接受采访的村党总支书记徐金生接到一个电话,忽然舌头一卷,浓重的“川味”脱口而出。“老任是我们村一位重庆移民,62岁,现在回家乡了,托我办理领取

  “好嘛好嘛。老任,你把身份证寄来,我帮你办。”

  “要得要得,办理时我跟你视频,不麻烦的。”

  11月6日,射阳县洋马镇贺东村。正接受采访的村党总支书记徐金生接到一个电话,忽然舌头一卷,浓重的“川味”脱口而出。“老任是我们村一位重庆移民,62岁,现在回家乡了,托我办理领取养老金的手续。”徐金生的手机上加了许多移民的微信,大伙有什么情况总愿意找他聊聊,这让徐金生内心温暖、工作更有干劲:“这份信任都是脚板底下走出来的!”

  和徐金生一样,射阳县15个镇(区)1.8万多名党员干部和群众“打成一片”,他们进村入户,带着问题下访、查找问题走访、解决问题回访,如同一大把种子,撒在鹤乡的角角落落,为百姓解忧,助企业克难。

  带着问题下访,让情况见底

  “过去,总有群众气冲冲来找干部;现在,是干部主动上门,把群众家当亲戚跑。时间一长,板凳焐热、问题解决,群众的气哪能不顺?”提起下访,射阳县特庸镇政法委员、人武部长徐旱雨直言“感受太真切”。

  “镇里科级干部每人包干一个村,机关工作人员每人包干一个组,白天下村,晚上会办问题。”徐旱雨走访的永兴村,四组有14户住在亭湖区境内,但属特庸管辖,由于去一趟要绕道很远的机场路,平时干部不登门,当地群众因低洼农田下雨被淹没人管,年年上访。如今,干部一脚奔到田头会办问题,最终引进对虾养殖项目,300亩低洼田开挖成虾塘,群众拿到流转费,腾出手打工挣钱。“过去上访的村民,现在拉你到家中坐坐,还留你吃饭。”

  提户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射阳各级党员干部带着调查表,走企业、访群众,倾听他们对政策兑现、干部作风、“四个托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诉求。用脚步丈量民情,大走访让党员干部作风归实、公信力提升,而这都源于一场深刻的思想变革。

  “三分之一定报工业企业停产半停产,积累的信访矛盾2600多件,被列为省信访管理重点县。”这是2014年末射阳经济运行、社会秩序、干群关系的数字写照。为彻底扭转这一局面,射阳县对党员干部不良习气和现象,从严治、大力整;邀请焦裕禄女儿焦守云作报告,全县党员干部学习楷模,接受心灵洗礼;解放思想大党课,县、镇、村三级同步直播,直击党员内心深处……思想大变革带来精神大提振、作风大转变,射阳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从4年前在盐城市垫底跃至全市前列,去年获盐城市综合考核一等奖、蝉联市综合考核3年先进,如今又以“生态+”优势入选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

  查找问题走访,让问题见底

  “我也不想上访,但这事拖得太久了。”看到合德镇合兴居委会党总支书记夏阳来下访,三组村民老陈坦言。老陈多年前为该居在农村商业银行担保了一笔3000元贷款,后来这笔贷款因故一直未还,去年老陈去银行取钱时被一次性扣除本息9000元。走访干部立即到村里核实情况,并召集村组干部专题会办,确定从集体资金中拿出9000元返还老陈。

  查找问题走访,让问题见底,令群众满意。射阳依托全县3689个党建网格,组织镇、村、组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对贫困家庭进行摸底排查,“先看房、次看粮、再看读书郎”,最终核定25654户为建档立卡户。

  “学费全由政府兜底,每月还给600多元生活费,孙女的大学可以安心读了。”特庸镇码头村三组的陈金文70多岁,老伴、儿子皆为重度残疾,孙女考上大学后正为学费发愁,“好在走访干部惦记,县里兜底政策一出,就跑来给我们办申请。”

  织牢民生保障网,聚焦“老小病弱”群体,射阳推出“一全员四托底”民生救助清单,投入9000万元实施全民健康体检工程,对特困对象患重大疾病和慢性病免费检查、免费用药;投入1.2亿元实现特困家庭子女读书、患病就医、节日生活、住房保障“四个托底”全覆盖。目前,全县已累计托底救助近10万人。

  射阳开展“正风肃纪镇村行”专项行动,将走访调研、收集问题、解决矛盾和正风肃纪有机结合,更大力度查处各类腐败。截至目前,全县共走访排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基层社会矛盾等各类问题995个。

  解决问题回访,让满意度见底

  走进洋马镇鹤乡菊海,700多种菊花正开得热烈。作为洋马菊花主产区,贺东村种菊面积达6000亩,村党总支书记徐金生说,这两年产业发展、群众增收,干群关系越走越近。

  “2016年我到贺东任职时,村两委班子正顶着全县‘组织软弱涣散党支部’的帽子,负债137万元。”徐金生拿着花名册逐户访,特别联系老同志老党员,听意见、问民情、想对策,最后决定在土地上做文章。

  引入国有资本,把盐碱地改良后的土地资源盘活,同时搭上洋马建设鹤乡菊海的快车,成立林木合作社,流转土地。如今,贺东村流转置换的几百亩土地为村集体年增收30万元,合作社种树种麦种稻种青贮玉米,年纯收入40万元。

  去年底,省、市扶贫办派人对已脱贫农户进行验收,抽查到村民吴福华家时颇疑惑:“老两口70岁了,咋脱贫?”老吴则自豪地算了一笔账:自己在菊海打工一天收入80至100元,当年挣2.3万元,老伴挣1万多元,流转出去的10亩地收益又近1万元,这个数,脱贫足够!按“扶上马,送一程”的要求,县水利局领导今年去老吴家回访慰问,老吴再三推辞,这笔慰问金硬是没送出去。

  走访是基础,关键还要帮到点子上,既解决老问题,也要洞察新问题;既解决显性问题,也要解决隐性问题;既解决表层问题,也要解决深层次问题。

  为确保问题真解决,射阳建立安全、环保、信访、稳定等重点问题“周三走访、逢六议事” 制度,确保问题解决不过周。县、镇、村三级走访办公室对收集到的问题按照“已解决”“正在解决”和“需上级协调解决”进行分类,问题解决后,由走访干部及时回访反馈给走访对象。据射阳县走访办电话随机调查15个镇(区)150户家庭,群众满意率达98%。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