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美丽邳州 > 正文

邳州新山河村:省定薄弱村的乡村振兴路

发布时间:2018-12-13 09:57:51  |   来源:新华日报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许蓉
新山河村位于邳州市邳城镇,土地面积3156亩,人口5864人,共有家庭1220户,其中贫困户111户。过去,村集体没有任何经营性收入,还背负着200多万元的外债,是2016年省定的经济薄弱村和徐州软弱

  新山河村位于邳州市邳城镇,土地面积3156亩,人口5864人,共有家庭1220户,其中贫困户111户。过去,村集体没有任何经营性收入,还背负着200多万元的外债,是2016年省定的经济薄弱村和徐州软弱后进村。而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新调整的村支“两委”班子,带领村民走上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路。

  发展现代产业:输血变造血

  壮大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首要条件,贫困村要长远发展,基础在产业。新山河村依山傍水,拥有270亩龙凤鸭河的开阔水域。依托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该村多方引进产业盘活资源,引进了渔光互补项目。渔光互补是在鱼塘水面上方架设光伏板阵列,光伏板下方水域可以进行鱼虾养殖,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发电新模式。目前,一期10兆瓦光伏发电已投产,年发电量1100万度,除财税收入外,项目每发一度电就给村里带来一分钱扶贫资金。光伏板下方水域精养青虾,渔光互补项目给村集体带来的年收入达40万元。二期10兆瓦发电项目预计明年6月投产。在项目落地的同时,村集体注册了一家劳务公司,并把30名建档立卡户吸纳为员工,带动贫困户在家门口脱贫致富。

  公共空间治理:弃山变金山

  新山河村位于艾山西坡脚下,大片山地由于乱石堆砌,土壤贫瘠,农民无法耕种,集体资产资源长期闲置无人问津,村集体守着金饭碗没饭吃。去年,周元蛟带领村两委,把公共空间治理作为盘活集体资源壮大集体经济的重要抓手,对废弃荒山实施综合治理,整理出800亩荒山地。今年开春时,周元蛟从四川引进川椒种植500亩,剩下的土地引进栽植杏树等多种精品果树发包给村民,优先发包给低收入户、贫困户,每亩地年收入超过2000元。同时,开展四荒地整治,开挖120亩鱼塘,建成休闲垂钓中心,预计年收入可达20万元。

  土地规模经营:农民变股民

  在农村,要让农民增收致富,还是离不开土地,离不开农业。过去新山河村农业“散乱小”、农民收入低。去年以来,村两委把土地规模经营作为乡村振兴“牛鼻子”式抓手,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领办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以村集体为承包人,流转了500亩土地。然而土地流转需要大笔费用,为弥补资金不足,村集体把这500亩土地按股份划分,其中村集体占60%,剩下的40%让村民参股。组织村干部外出调研学习种植养殖技术,在这500亩流转来的土地上发展稻虾立体养殖。村支两委学会了种地、经营土地,随着效益提高,村民变股民的人数也越来越多。通过土地规模经营,集体富了,村民除了获得土地租金外,每年参与入股分红,每亩地增收了500元。现在村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也高了,“明年我们打算再流转2000亩土地继续扩大规模,让更多的村民参与进来,让大伙都走上致富路,这样我们才算真脱贫”,周元蛟信心满满地说。

  农村集中居住:荒地变福地

  乡村振兴不光是让百姓富起来,更要让他们生活环境好起来。周元蛟说:“把旧村迁移出来,建一个新农村,土地腾出来后有利于保护耕地,也增强老百姓幸福感。”村里有一片约120亩的工矿废弃地上,周元蛟找到做工程的朋友,说服他来村里投资建房,由于是统一建设、集中管理,成本要比百姓自建低了不少。按照计划,到年底100户住宅就能完工。周元蛟指着规划图介绍:“新农村小区是一排排两层带院子的房子,院子前面有条路,以后每一家门口都种上风景树、花草。”盼望已久的房子终于开始动工,不少百姓都跑来观望。这个开发建设的新农村小区命名为观山墅苑,毗邻九龙山风景区和龙凤鸭河,山间绿树、河上清风、田间蛙声这些“乡愁”又重新回归,荒地变成了诗意的特色田园。

  夯实基层党建:旧貌变新颜

  村综合服务中心是服务村民、联系村民、落实党务政务的重要阵地。然而一年多前,新山河村还没有一个像样的村部,办公桌腿需要用砖头垫着,门前坑坑洼洼,下雨积水,一进村部一片荒凉,村干部工作都没有积极性。而如今,这里新建了560平方米便民服务中心和3100平方米健身广场,正在逐步完善卫生室、养老、文化等服务功能,实现了党员活动有场所、村居办公有地点、为民服务有阵地,真正做到了身边能找到党员、有事能找到组织、活动能找到阵地。村民有事都愿意去村部了,村干部真正成了群众的主心骨。

  “给钱给物 不如给个好支部,村党支部肩负着带民致富的责任,村民富了、村子美了,老百姓才会有幸福感,我们也才能真正做到党员有形象、组织有威信、群众有感情、执政有根基。现在我们村账上已经有40万元了,等新农村建设竣工后,可以给村里带来上百万的收入,这样我头两年就能把外债还清,再把村集体收入搞上去,我给自己定个目标,利用三年的时间,把我们村打造成真真正正的特色田园乡村。”对于未来发展,周元蛟成竹在胸。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