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美丽南通 > 正文

南通老人吴锦泉靠磨刀10年捐款18万多元 活到老磨刀到老做好事到老

发布时间:2019-07-22 15:13:53  |   来源:人民网  |   作者:卢兆欣  |   责任编辑:DH012
南通老人吴锦泉靠磨刀10年捐款18万多元,荣获第七届“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楷模”、全国社会扶贫先进个人、“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吴锦泉,1928年出生,中国好人,靠着磨刀挣得的微薄收入常年向灾区、残疾儿童及其他需要帮助的人捐款,至今累计超过18万元。荣获第七届“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楷模”、全国社会扶贫先进个人、“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清晨5点不到,91岁的吴锦泉就起床了。煮早饭、喂鸡喂鸽子、吃早饭…… 6点左右,他带上窄条凳、工具篮、一大杯藿香茶,推着已陪伴他20年的“老伙计”——一辆“二六”自行车出门了。

  只要天气允许,出门磨刀,是老人每天的“必修课”。“锵、锵锵……”在港闸区,只要一听到清脆的“吊金龟”声(六片铁板串成的敲打器具),大家就知道是“磨刀老人”吴锦泉来了。

  吴锦泉,港闸经济开发区五星村村民,是南通最年长的红十字志愿者,一名老党员。

  老人被人们所熟知是2008年他为汶川地震捐款。从收音机里听到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的消息,他再也坐不住了,和老伴共撑一把伞,拎着洋布袋,踏着泥泞的村道出了门。袋子里,装着吴锦泉半年来辛苦磨刀挣来的钱。倒了三趟车,辗转两个小时,才进城找到募捐点。那天,他们捐出902枚1元硬币、20张5元纸币,合计1002元。

  从此,老人的捐献就没有停下来。

  2009年1月,为残疾儿童捐款1316元;2010年4月,向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款1000元;2010年8月,为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区捐款3000元;2013年4月,为四川雅安地震灾区捐款500元;2014年8月,为云南昭通地震灾区捐款1213元;2016年6月,向盐城阜宁等龙卷风灾害地区捐款1091.5元……

  磨刀,是老人唯一的经济来源。

  每年,他要用掉10多块磨刀石。有人算过,磨一把刀需要挥动手臂300多次。对年过九旬的老人来说,绝对是一个重体力活儿。更别说走街串巷,最多的一天要跑30多里路。虽说现在磨一把菜刀涨到了五元,可老人每天早晨6点出门,下午三四点才回家,收入最多不过百十元。

  三间破旧瓦房、烧土灶,家中唯一的电器就是一台收音机。院子里种着茄子、黄瓜、豆角,平日里吃的就是这些蔬菜,一年到头几乎不买肉。吴锦泉已经几十年没买过衣服了,去北京领奖的衣服,还是组织上帮忙做的。

  “我一个人,花不了多少钱,能存下来多少,就捐多少。”吴锦泉清晰记得,1959年8月8日入党时受到的教诲:“党号召我做好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就一直记在心里。”2008年至今,老人捐款超18万元。

  磨刀、捐款,当选第七届“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楷模”“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成为“名人”后,老人的日子简单如初。 

  吴锦泉:一枚枚硬币, 摞出文明城市的高度

  11日采访吴锦泉老人时,他刚磨刀回来,坐在桌前继续抄写报纸。“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老人说他是读夜校认的字,88岁开始抄报纸,至今已抄了厚厚几大本。“天天抄抄字,能预防老年痴呆呢。”

  当天,面对前来看望他的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大学生志愿者,吴锦泉和孩子们坐在长条凳上,促膝谈心。他说,做人要有五心——对党要忠心,对人民要有爱心,对父母要有孝心,待人处事要宽心,与人相处要虚心。

  吴锦泉家里,墙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照片,有的是领奖的激动场面,有的是与各级领导的合影。他对大学生们说,“让自己开心的不是别人的赞赏,而是这份爱心与温暖能够继续传递下去。”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曾问老人:“您岁数不小了,还打算磨多少年?”采访当天,记者也这样问他。“我要活到老,磨刀到老,做好事到老。”吴锦泉给出了同样的答案。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