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美丽南通 > 正文

一场没有告别仪式的告别 南通"莫文隋"如愿走了

发布时间:2019-07-16 10:31:59  |   来源:人民网  |   作者:陈明 徐超 张秋佳  |   责任编辑:DH012
7月14日,83岁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典型“莫文隋”的原型——南通大学退休教师汤淳渊的遗体,安静地火化,“如愿”地走了。不发讣告,不添寿衣,不进行任何形式告别活动;不购骨灰盒。

  7月14日中午,南通殡仪馆。一场没有告别仪式的告别正在这里举行。

  没有哀乐,不鸣礼炮,不收礼金。83岁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典型“莫文隋”的原型——南通大学退休教师汤淳渊的遗体,在亲友的目送下,安静地火化,“如愿”地走了。

  “不搞告别活动,是汤老的遗嘱,我们和汤老的家属商定尊重老人遗愿,以最简单的方式送他最后一程。”南通大学离退休处处长丁晓羚向记者展示一份老人手写的遗嘱。

  “余离世后,不发讣告,不添‘寿衣’;不进行任何形式告别活动;不购骨灰盒,不保留骨灰,撒入狼山外长江口……”这封写于2008年6月12日的遗嘱,直到老人去世第二天才首次被打开。

  “打开遗嘱那一刻,我的眼泪唰一下就流了出来。” 丁晓羚感慨说,汤老的遗嘱,交代简单明了,却又感人至深,一位老知识分子、老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的纯粹和高尚感人肺腑。

  这封遗嘱的背后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原来,2008年5月,汤老作为奥运火炬手参加火炬传递活动后,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强盛,让这位经历过国贫民弱年代的老知识分子倍感自豪和激动。不久后,汤淳渊交给学校离退休处一份封好的信件,称是自己立下的遗嘱。在信封上特意写上:“在我停止呼吸后,由时任处长拆封。”这封遗嘱,11年来,成了学校几任处长交接时的重要资料之一。

  7月12日晚,汤淳渊离开人世。第二天上午,丁晓羚小心翼翼地打开这份尘封11年的遗嘱,尽管字迹有些潦草,但交代的内容却让在场的人都泪流满面。

  虽然汤淳渊留下遗嘱要低调处理后事,但记者在南通殡仪馆现场看到,得知汤老去世的消息后,还是有一些老同事、普通市民、志愿者们赶了过来,说什么也要送汤老最后一程。

  在吊唁的人群中,有一对老夫妻——沈秉千和顾安之,他们都是原南通工学院的老教师。在他们的印象中,作为原副院长的汤老虽然严格,但严肃的外表下藏着一颗温暖的心。沈秉千回忆说,自己曾因身体原因先后在南通和上海多家医院住院就诊,汤老得知后,无论多远,都要赶到医院去探望。“他就是这样关心我们每一位职工。”顾安之说,“我还记得我入党时,是汤院长代表院党委找我谈的话。他鼓励我好好学习,好好工作。他的语气很亲切,至今还鼓舞着我。”

  83岁的原南通工学院党委书记袁靖东,徘徊在汤老的灵前久久不忍离去,这位和汤老同事36年的老人数次哽咽。“他做人很正直、做学问也很好,心肠很善良,很热心公益事业。”当得知汤淳渊就是满城寻找的“莫文隋”时,袁靖东表示他并不惊讶,“我和老汤的老家都在陆洪闸,很早就认识了。老汤纯粹、真诚、厚道,他早在中学读书时就爱做善事,那时候一起上学的同学没钱乘车,车费都是老汤付的。”

  汤老在帮助别人时总是低调得不愿让人知道,但别人对他的好,却总让他心心念念。老伴顾宗勤回忆道,住院期间,即使已经病入膏肓,无法行动,汤老仍时时感念着在医院照顾他的医护人员,每每家人带来蜂蜜等营养品时,他也总念叨着医护人员的辛苦,嘱咐家人将营养品送给大家。

  去世前,汤淳渊患上重症肌无力,在重症监护病房住了一年多。随着病情的加重,甚至不能说话和进食,但每个月从工资卡上划转400元捐给莫文隋基金,他却从未间断。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即便身体不能动弹,也无法说话,但只要一对他提起志愿工作,他眼里立即会闪着光。一次,学校领导前去探望,汤老吃力地用手指蘸着碘伏在白纸上画出37个字:“谢谢医生护士,谢谢组织的关爱,人总是要走的,不要再抢救了,把药用到需要用的病人身上。”当时,在场的人无不感动落泪。

  没有告别仪式,短短几分钟,“莫文隋”原型如愿安静地走了。“我在殡仪馆工作十多年了,从没有见过这么安静简朴的送别。”火化工也忍不住为他哽咽。

  与殡仪馆的安静不同的是,南通大街小巷掀起追思、学习“莫文隋”的热潮。

  在殡仪馆场外,20多名身穿红马甲的人特别引人瞩目,红马甲上印着“莫文隋志愿者”,他们正以举手宣誓的方式纪念“莫文隋”。这群志愿者的带头人叫张志光,多年来一直担当生活中的“莫文隋”。

  “‘莫文隋’是南通精神文明的一张名片,我们一直在学习和传承这种精神。”张志光说,目前,他在南通已开了3家“莫文隋爱心粥铺”,每天为孤寡老人、困难群体以及优抚对象免费供应早餐。一年多来,南通已有12万多人次光顾“爱心粥铺”,感受到“莫文隋”精神带来的浓浓暖意。

  “你要问我是谁,请莫问我是谁。风雨中我是一把伞,干渴时我是一杯水……”当天,一曲《莫问我是谁》被无数市民点播、传唱,唱遍南通的大街小巷。

  “‘莫文隋’永远与我们同在,与这座城市同在!”南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陆卫东表示,在汤淳渊等一批先进典型的感召和带动下,南通江海志愿者已由最初的34人发展到120万多人,这种“莫文隋”精神已成为南通精神文明的一张闪亮名片,更已凝结为南通独特的文化基因。南通将结合思想大解放、大讨论,组织开展新一轮学习“莫文隋”系列活动,在更新、更高层面挖掘、总结、提升“莫文隋”精神,使之转化为引领南通争当全省“一个龙头、三个先锋”的强大精神动能。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