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法治 > 政法新闻 > 正文

立法保障与技术创新一个都不能少

发布时间:2017-02-14 07:42:54  |   来源:海南新闻网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DH010
  法制网记者蒲晓磊  法制网见习记者朱琳  2月9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赵龙指出,要保护农村人居生态环

   法制网记者 蒲晓磊

   法制网见习记者 朱琳

   2月9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赵龙指出,要保护农村人居生态环境,重点是严防城市污染和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

   事实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的现象,已经多次引起政府的高度关注。

   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去年3月指出,我国环境污染正在进行一场“上山下乡”,即工业污染正由城市向农村转移。一些城市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运至城郊乡村地区,使得很多农村成了城市垃圾的“下水道”。

   无论是近日印发的中央一号文件,还是发布的《全国国土规划纲要》,都将农村环境保护提到了一个重要的高度。

   如何解决日益严重的农村垃圾污染现象,已成为摆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面前的难题。

   对此,多位专家近日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治理农村垃圾污染,需多管齐下推进垃圾治理行动。

   “一方面,需要对农村垃圾污染防治进行专门立法,从源头上解决这一问题。另一方面,要通过对社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鼓励创新技术积极参与末端治理等手段来综合治理,提高垃圾使用率和处理效率。”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曹明德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春节后农村垃圾令人忧

   蓝色的天空,清澈的河水,空旷的田野……对于一些生活在城市里的人而言,对农村的认知仍然保有油画一般的模样。

   然而,对于许多农村的村民而言,那些干净整洁的优美环境,也只是停留在油画中的模样。

   春节前,记者来到山西省朔州市烟墩村,各家各户为庆祝新年,张灯结彩,燃放烟花爆竹,请客聚餐,一派热闹景象。

   然而,节日过后的村庄,却是另外一种景象。

   各家各户产生的大量垃圾,都堆积在门前巷尾和田间街头;烂泥路两边成堆的垃圾,已开始向田地蔓延;各色的塑料袋,每逢大风起时就会四处飞舞;由于常年无人管理,有些垃圾已经发霉变质,臭气熏天无法靠近,甚至造成二次污染……村民张海(化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无奈地表示:“垃圾基本靠风刮,污水基本靠蒸发。”

   近日,国新办就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进展情况举行发布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赵晖在发布会上指出:“垃圾是农村脏乱差最突出的表现,农村垃圾遍地现象很普遍。”

   赵晖介绍,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住建部在2014年启动了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提出用五年时间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0%,并且建立了逐省验收制度。目前,四川、山东、江苏、上海四省市已通过验收。2016年,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60%,进展相当快。

   “预计2020年可以实现目标,这将是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一个重要标志。”赵晖列出了这样的计划表。

   多重原因形成“垃圾山”

   但要想在计划的时间内实现既定目标,有一个困扰多年的难题需要解决――“垃圾山”。

   “这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垃圾问题各方面报道也很多,中央高度重视。”赵晖在发布会上表示。

   赵晖指出,所谓“垃圾山”,首先是指规模较大的堆放点,长期以来,由于垃圾处理能力低于垃圾的产出量,处理设施相对不足,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未得到无害化处理的垃圾就进行临时堆放,这方面有着历史原因。

   “除此之外,造成垃圾山的重要原因还有建筑垃圾,很多垃圾山是建筑垃圾的临时消纳场。”赵晖补充道。

   “城市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但由于城市的用地设备、人工成本等垃圾处理运营成本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城市垃圾向农村转移的现象出现。”曹明德指出,城市的整洁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牺牲了农村的利益,这也是“垃圾山”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此外,农村在垃圾处理上的“短板”也不容忽视。

   “农村产生的垃圾越来越多,但农民的环保意识仍有待提高,到处堆放现象严重。长期以来,没有专门的机构来管理农村垃圾处理,公共设施资源短缺,不少农村连一个垃圾箱都看不到,更别提建立垃圾收集、运输、存放、处置的设施和机制了。”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副教授胡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周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农村经济相对落后的时期,多是生活垃圾,垃圾产出也相对较少,无害化自循环就可消化。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垃圾产量随之增加,垃圾的成分越来越复杂,工业化学类的垃圾也越来越多。

   在周珂看来,“垃圾山”的危害,要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

   “目前,对于农村垃圾处理的手段依然比较原始,以垃圾填埋、堆肥为主的第一代垃圾处理技术和以焚烧、气化为主的第二代垃圾处理技术,不仅难以实现垃圾的减量化目的,还面临着严重的二次污染问题。”周珂说。

   “这源于我国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不够,也缺乏对农民环境权益的保障,甚至在立法侧重点上也出现城乡二元化差异。”周珂说。

   打破“重城市轻农村”格局

   在一些专家看来,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农村垃圾的治理,列入到“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夯实农村共享发展基础”部分中予以关注,足以说明当前农村垃圾治理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多位专家指出,针对我国日益严重的农村垃圾污染状况,有必要通过“多管齐下”的方式,对农村垃圾进行治理。

   曹明德认为,农村垃圾治理,既要通过立法对部门职责、制度保障等问题进行明确,也要在资源配置和技术创新上下功夫。

   曹明德指出,要在思想上对农村的垃圾污染治理提高重视,对社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对农村的垃圾污染治理要提供与城市均等的资源和服务,彻底打破“重城市轻农村”的思想格局,包括平等地承担垃圾污染造成的不利后果、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平等地享有环境权、平等地参与环境污染治理等,从真正符合农村和农民的利益角度出发。

   “此外,还要鼓励创新技术积极参与末端治理,对垃圾处理设备进行升级、创新、完善,提高垃圾使用率和处理效率,实现垃圾的‘变废为宝’。”曹明德说。

   周珂指出,农村垃圾污染的治理,必须转变治理模式,从源头控制垃圾增量,加快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提倡绿色消费,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逐步养成“减量、循环、自觉、自治”的行为规范。

   周珂同时建议,根据垃圾的构成成分、产生量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实现“二次利用”。

   胡静认为,政府必须加大对垃圾处置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建设,建立农村地区垃圾回收、运输等体系,而且,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以此来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确保农村垃圾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理。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