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未成年人矫治工作情况报告。报告显示,当前,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和预防犯罪面临诸多新形势新挑战,我省坚持预防为主、提前干预,全省未成年人矫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七普”数据显示,我省未成年人口达1505.5万,占总人口比例为17.76%。近年来,我省持续面向家长普及系列化、多层次的科学家教知识,构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加强家庭教育志愿服务支撑;强化学校预防教育,加强校园安全管理;重点关注留守儿童、事实孤儿、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等困难群体,推动法治安全教育纳入学校必修课程和绩效考评体系;净化网络空间环境,严打涉未违法犯罪。
报告指出,司法机关坚持“教育、感化、挽救”原则,依法能动办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精准开展涉罪未成年人教育矫治,严格落实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保护未成年人的名誉权、隐私权和个人信息。建立全省家庭困难和有帮扶需求的重点未成年人数据库,坚持“一人一策、一事一策”,有针对性落实常态化帮扶措施。
截至目前,我省已有南京、徐州、盐城3个设区市建成专门学校并投入使用,另有6个设区市正在推进,预计2024年底前投入使用。扬州、宿迁等市建设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中心,实现未成年人教育矫治一站式实施、一体化管理。
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和广大群众普遍关切,未成年人矫治工作尚存在差距和不足。省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调研发现,矫治工作的数据整合平台建设还须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在矫治实践中仍存在操作性不够等问题。部分学校的法治教育理念应有提升,专门学校的师资力量、专门教材、教学质量评估等也有待加强。
为进一步凝聚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强大合力,调研组建议,从家庭、学校、社会、网络环境入手,实施综合治理,特别是对家庭监护人缺位或不能起到应有监护作用的情况,社区或相关机构要进行有力补位,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如何将守护未成年人的法治之网越织越密?调研组认为,应围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机制完善、立法规范监管、家庭教养、专门学校建设等重点领域,开展相关法规制度设计和论证工作,尽快修订完善省有关条例;完善未成年人矫治教育、专门教育、专门矫治教育等方面制度规范,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落实情况的综合评估,推动法律法规落地见效。
围绕专门学校建设,调研组建议将其纳入地方教育发展规划体系。加强专门学校规划,明确建设标准,科学设计教学内容,配强专门教师队伍,根据各阶段评估结果适时调整分级矫治教育,同时重视解决“普专衔接”难题,促进有严重不良问题的未成年人从普通学校出得来、回得去。
矫治的最终目的,是帮助罪错未成年人顺利融入社会。调研组建议,坚持量身定制个性化帮教方案,根据罪错未成年人的身心状况、性格特点、资质禀赋,“一人一策”进行帮扶指导,重点关注困境罪错未成年人,尽可能降低再犯率。(徐睿翔 倪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