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乐观的心态,苦干+巧干——《干法》读书心得

2021-06-10 10:00:28| 来源:中国网•东海资讯| 分享到: | 字体:
链接已复制
《干法》我理解就是做事的方法。在书的末尾,稻盛和夫将此法概括为“能力+热情(努力)+思维方式”。稻盛和夫将这个“能力”定义为智能、运动神经或者健康等,是父

积极乐观的心态,苦干+巧干——《干法》读书心得

  《干法》我理解就是做事的方法。在书的末尾,稻盛和夫将此法概括为“能力+热情(努力)+思维方式”。

  一、本人对此方程式的理解

  稻盛和夫将这个“能力”定义为智能、运动神经或者健康等,是父母或上天给予的。我倒是认为,这个能力与后面的努力+思维方式是个正向增长的关系。虽然说“天赋”确实重要,但倘若加上后天的努力,自身的能力是能够有所提升的。“热情”就是你所付出的努力到什么程度,以怎么样的精神状态去工作。稻盛和夫所说的“思维方式”包含的内容,我觉得是我们所有人都应当遵守和持有的:积极向上、具有建设性;善于与人共事,有协调性;性格开朗,对事物持肯定态度;充满善意;能同情他人、宽厚待人;诚实、正直;谦虚谨慎;勤奋努力;不自私、无贪欲;有感恩心,懂得知足;能克制自己的欲望,等等。

  具体到我们的工作,建设性其实就是说我们工作时是因循守旧,还是有所创新,主动思考;协调性,就是我们工作过程中如何与单位内部以及与外单位人员做好沟通;后面说的善意、感恩等等就是一个人应当保有的品格。以前都是零零散散获得这些教诲,但从稻盛和夫的这段总结中,我知道了自己应当如何做,应当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二、本人印象深刻的几点内容

  你要成为“可燃型”“不燃型”“自燃型”中的哪一种?

  稻盛和夫把人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点火就着的“可燃型”的人;第二种是点火也烧不起来的“不燃型”的人;第三种是自己就能熊熊燃烧的“自燃型”的人。很显然,一个单位最需要的是“自燃型”的人,说的也就是工作的主动性问题。我们工作中也会出现几种,有的人每做一件事情都要别人推着走,不问不说从来不会主动做;有的人就是说了多少次,还是我行我素;有的人不用说就会主动加压,并激励带动队伍一起奋斗。

  “潜意识”“显意识”的问题。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稻盛和夫以学驾驶的例子来说明“潜意识”“显意识”,我也深有感触。学驾驶的时候,每一次坐到驾驶位置,都会在心中默念步骤,拉手刹、踩离合器,但是成为老司机后,直接上手就开,不再需要去回忆步骤。当我们拼命思考一个事情,并保有强烈愿望,将这个事情深入内心深处时,就会形成“潜意识”,运作自如。就如我们办案,最开始时,拿到一个案件,会翻出法条,看看符合哪个罪名,而随着经验的积累、思考的深入,拿到一个案件,就会自然而然蹦出是哪个罪名。

  付出不亚于别人的努力。

  稻盛和夫说:“如果你仅仅是付出努力还不够,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全身心投入,让工作成为习惯、成为潜意识。”初看时,会觉得这要求也太严格了,没有办法做到。但是想想身边的先进典型,哪位不是付出了别人不曾付出的努力,当别人还在被窝里时,她在看书;别人躺着玩手机时,她在学习;别人在聊天时,她还是在看书。我得到的启示是: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自身不断积累,同时不抱怨、不牢骚,经过这样一个沉淀的过程,必将有收获。

  目标不要太长远,而是要用短期的目标来摆正自己对工作的态度。

  这一点与我们以往的逻辑是不同的,我们曾经总是觉得人要从长远的角度规划自己的人生蓝图。可是现实却是,往往忽视了当前的工作、当前的目标,好高骛远又不脚踏实地。这个观点告诉我们,先要做好每一天的事情,脚踏实地,小小的成就会连绵不断地积累、无限地持续,这样长远的目标也必然会实现。

  不是最佳,而是完美。

  稻盛和夫强调他的要求是完美,而不是最佳、更好。因为最佳是同别人比较后最好的。这是一种相对的价值观,即便在低水平中也会有“最佳”,俗话说矮子里选将军,就是这个意思。但是完美不同,是自身具备的价值。这就是我们工作中所说的“求极致”的工作态度。当然我们现在是不是已经能够达到求极致的程度,我觉得我们先做好更好、最佳,再求完美。(兴化市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 樊蓉)

【责任编辑:DH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