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美丽江苏讯 2 月 24 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 2019 年以来全省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以下简称一站式建设)的工作和成效,并组织媒体记者参观了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和文书集中送达中心。江苏高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 李玉明;江苏高院立案庭庭长 刘坤;宿迁中院副院长 陈茂;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法院院长 周守忠出席新闻发布会,江苏省高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张志平主持发布会。
据了解,2020 年,全省法院诉前调解案件 53.9 万件,同比增长 131.3%;诉前成功调解纠纷 20.1 万起,同比增长 2.2 倍;新收民事、行政一审诉讼案件同比分别下降 13.9%、4.8%,96% 的基层法院实现案件总量下降。“各级法院切实发挥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职能作用,全面推进诉源治理减量工程建设,将诉讼服务中心打造为多元共治的‘枢纽站’、前端解纷的‘桥头堡’,让大量纠纷止于未发、化于未诉。” 江苏高院立案庭庭长刘坤在发布会上介绍道。
近年来,江苏法院进一步扩充非诉解纷力量,目前,全省法院确认特邀调解组织 468 个、金牌调解室 56 个、特邀调解员 1878 名、人民调解员 4132 名、金牌调解员 54 名。会同司法行政部门共同选聘派驻法院人民调解工作室人民调解员 1220 名,选聘派驻法院律师工作站律师调解员 1503 名。据了解,省法院和省司法厅合作研发“江苏微解纷”平台,打通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将矛盾化解搬到线上。各类调解员 8000 余名、调解机构近 6600 家已入驻平台并在线开展调解工作。2020 年,调解立案近 18 万件,调解成功近 8 万件,访问人次 300 万次。
据悉,江苏法院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充分激发制度活力,释放程序效能,让愿意调解、想要速裁的案件迅速进入“快车道”,使大量纠纷在一站式“门诊部”解决。2020 年,全省法院新收民事一审速裁快审案件 54.6 万件,占全省新收民事一审案件 70.4%。
据南京市秦淮法院院长周守忠介绍,秦淮法院通过创新尝试建成了具有秦淮法院特色的“非诉解纷 + 快调速裁”“1124”工作机制。2020 年 7 月机制创设以来,秦淮区法院非诉解纷分流案件 6726 件,化解成功 3443 件;速裁团队分流案件 12972 件,审结 12011 件,以全院不足 1/4 的员额法官承担全院近 7 成的民商事案件办案任务,一审服判息诉率高达 99.27%,无案件被改判发回。一年来,全院民事案件收案同比下降 8.49%、金融类以外的商事案件收案同比下降 9.92%。
据秦淮法院消息,2020 年 8 月 31 日下午,秦淮法院劳动(人事)争议案件速裁团队成功调解一批 11 件劳动争议纠纷。程某某等 11 名劳动者系某电子公司的老员工,因该公司位于中山东路的生产用房租赁合同到期后出租人要收回,公司随即将程某某等 11 名劳动者调岗至浦口区雨合路的新厂址。虽然公司承诺员工岗位及待遇不变,并提供免费班车,但 11 名劳动者认为此次调岗导致上下班所需时间必然明显增加,故不同意至新厂址上班。公司以旷工为由解除了劳动合同,11 名劳动者随即实施了堵大门、拦班车的行为,双方矛盾一度激化。经仲裁后,11 名劳动者诉至法院,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共计 54 万余元。
秦淮法院劳动(人事)争议速裁团队接收该批案件后,经过研讨认为,用人单位因厂房租赁合同到期而调岗系基于生产经营需要,具有合理性。但客观上,劳动者本来在市中心上班,现在要调岗至浦口区,必然会增加通勤时间。该批案件如果以判决结案,可能不会从根本上化解双方的纠纷,还可能会进一步激化矛盾。
据了解,承办法官与特邀调解员共同向劳动者解释了劳动法律法规关于调岗的相关规定,并介绍了人社部和最高法院发布的相关指导案例,引导双方理性对待纠纷。经调解,用人单位向程某某等 11 名劳动者支付了经济补偿,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该批案件从立案、送达、开庭至调解结案仅用时 30 天。
据刘坤介绍,全省法院致力于深化跨域立案工作,针对人民群众异地诉讼不便的问题,在推出网上立案、微信立案的基础上,为那些不会、不便使用网络的群众提供跨域立案服务,实现立案诉讼“家里办”“掌上办”“异地办”,构建起“当场立、自助立、网上立、就近立”四位一体便民立案新格局。同时,全省法院深化跨域诉讼服务,打造包含诉前调解、起诉立案、审判执行和网上接访的在线诉讼工作闭环,形成各法院之间跨地域、跨层级的诉讼服务联动工作机制和一体化服务模式。2020 年,全省法院网上立案 62.1 万件,网上开庭 7.7 万件,网上调解 5.1 万件,网络查控 109.1 万件次,电子送达 189 万次,12368 热线接听电话 63 万个。(李昌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