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美丽江苏讯 时间,忠实地记录下奋斗者的足迹。“十三五”收官之年,淮安市司法行政系统聚焦“全省争先、苏北领先、创新创优”目标,踔厉风发,创新实干,在全省司法行政系统综合绩效考核中实现大幅进位,15个集体、17名个人受到部省以上通报表扬和表彰,事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步入了新境界。
拼搏 跑出发展“加速度”
对一个单位而言,领导班子是“主心骨”,是“向我看齐”的标杆与参照。市司法局干部职工在领导班子带领下,与时间赛跑,用奋斗发声,凝聚淮安司法行政人的精气神,按下了事业发展的“快进键”。
2020年,该局领导班子以行动“放样子”,深入全市138家骨干企业,为230个重点项目“把脉问诊”;进社区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志愿服务活动40余次;到村居走访困难群众200余人次,协调帮建村居党群服务中心,助力困难学子圆梦校园。
班子立标杆,党员当先锋。淮安司法行政系统从疫情防控伊始,即启动了全员战备制,24小时待命,保障依法防控疫情,有的党员干部还主动请缨,奔赴抗疫一线,筑起抗疫的“铁壁铜墙”。
不仅如此,全市系统通过启动“三围绕三比拼”行动,激发创新活力、实干精神,取得了骄人成绩。其中,“党建引领·律动淮安”被省律师行业党委评为首届基层党建创新项目。
创新 探出发展“新路径”
创新是事业发展的“动力源”,项目是真抓实干的“先手棋”。2020年,市司法局抓住项目这个“牛鼻子”,创新实施了多个品牌工程,取得了丰硕成果。
“法润淮商”渐入佳境。全市系统开展“法润淮商·三问三解决”服务行动,帮助企业解决问题1200多个,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1.75亿元。在此基础上,面向多个领域推行轻微违法免罚清单,在重点骨干企业设立“法润淮商”服务站,创建了淮安首个海外法律服务中心,淮安市也被全国工商联列入法治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筑基浚渠”打开新局。淮安出台了《市政府法律事务办理工作暂行规定》,创新建立了重大疑难复杂涉法事务会商会议制度,全年规范办理市政府涉法事务174件,备案审查规范性文件13件。
“争议纾解”再添飞翼。市司法局编制了重点行政调解机关责任清单,在16个市级重点部门建立行政调解组织,市县乡村四级非诉讼服务中心(站点)也已全部建成,2020年累计受理人民调解案件99019件,案件调解成功率达99.79%。
“讲学赛用”持续升温。新中国首部民法典颁布实施后,该局推出了民法典“讲学赛用”工程,组建了由400多名法律业务骨干组成的民法典宣讲团,开展宣讲、演出、咨询活动1000余场次,“民法典进家庭”活动惠及10万余户居民。
实干 保障发展“高质量”
成绩源于奋斗,服务书写担当。淮安司法行政系统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依法治市进程、提升法治惠民力度为职责使命,精耕细作交出了一份服务“高分卷”。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淮安司法行政系统全力以赴战疫情、保民生、护稳定,第一时间编写了《联防联控法律法规指引》等指导性文件,对疫情防控期间各类文件、通告进行法制审核,牵头开展涉疫矛盾纠纷化解,组建疫情防控工作专项法律服务团,开通企业复工复产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累计提供线上法律服务3989人次,全市法治满意度跃居全省第三。
在社会治理方面,淮安司法行政系统捷报频传。其中,金湖县“4+”模式编织的基层依法治理“幸福网”,获评2020年长三角基层依法治理“十大优秀案例”;周恩来纪念馆获评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大运河法治文化长廊体验线普法经验做法被中宣部《宣传工作》刊登。
除此以外,淮安市还顺利通过了江苏省“七五”普法终期验收,并率先全省实现了非建制区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全覆盖。截至目前,该市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一所五站点”已全部建成,12348法网覆盖率跃升至全省第一,“守护花开·巾帼律师公益联盟”成功入选全省首批“律师公益服务品牌”,“法援惠民生”连续十五年有案件入选“全省法律援助十大优秀案件”。(张黎玫 祁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