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法治 > 政法新闻 > 正文

奔跑在法治道路上的追梦人——讲述盐城最美法官、大丰区最美奋斗者朱艳萍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9-11-01 10:02:13  |   来源:中国网•东海资讯  |   作者:曹金晶  |   责任编辑:许蓉
“作为一名法官,我们应手持利剑而心怀温暖,做到冷静理性审执的同时,也应当把司法的温暖、人文的关怀和积极乐观的态度传达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这是盐城市大丰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局

  中国网·美丽江苏讯 “作为一名法官,我们应手持利剑而心怀温暖,做到冷静理性审执的同时,也应当把司法的温暖、人文的关怀和积极乐观的态度传达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这是盐城市大丰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朱艳萍对自己职业的描述。

  初识朱艳萍的人,都会被她严谨细致、利索干练的工作风格和谦虚低调、为人和善的气质所吸引。2003年7月入职大丰法院,16年时间,她经历了由一名书记员到执行局局长的蜕变,先后获得“全国法院少年法庭工作先进个人”“盐城市十佳政法干警”“盐城最美法官”“大丰区最美奋斗者”等荣誉称号。

  追梦“工匠法官”——严谨认真打功底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谈起法官这一职业,朱艳萍坦言,这是从小到大、从未改变过的选择。“我也说不清为什么,也许是儿时的侠客情怀和内心对社会正义的追求吧。”与大多数法官不同的是,她并不是法律专业科班出身,而是从南京理工大学会计专业毕业考入大丰法院的,因为所学专业原因,当初进法院的时候便被分配到了行政装备科担任会计工作,但她心中的法官梦一直未磨灭。

  在担任会计工作的那段时间里,为了能通过司法考试,工作之余,朱艳萍便苦心钻研法律知识,晚上挑灯夜读。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2006年,她顺利通过国家司法考试,拿到了成为法律人的“入场券”,从此,结下了她与法官职业的不解之缘,也使她朝着“工匠”法官的目标迈进了一步。

  “对于法官职业,光靠热爱是远远不够的,还得不断修炼内功,筑牢功底。”

  于是2009年,她又考入苏州大学攻读法学在职硕士研究生。3年的学习时光,她积极向教授们请教法学知识,在图书馆内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国内外法学名家的专著,汲取知识的养分,醉心于法律理论的研究。因为朱艳萍深知,要想成为一名专家型法官,必须坚持学习,以精益求精的态度练就自己的法官匠艺。

  前期打下扎实的理论功底,使得朱艳萍无论是处理民事纠纷还是审理刑事案件都能如鱼得水,轻车熟路。前后共审结各类民事、刑事案件1700余件,无一错案。

  在繁忙的审判工作之余,朱艳萍不断探索思考,发现新问题,分析研判、提出解决思路,尽心于实务经验和裁判规则的总结提升。起草的《平安月报工作规范》被上级法院采纳推广,《深化“一报一表”制度的调查报告》获盐城中院社会管理创新项目最高奖,结合刑事审判工作撰写的《从无序到有序-非监禁刑执行对接程序之规范化》荣获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四届学术研讨会二等奖、全省法院系统一等奖,并有多篇调研文章入选《法律适用》、《中国审判案例要览》、《中国法院年度案例》等。

  力求“事了人和”——春风化雨暖人心

  踏上审判工作岗位十余年,朱艳萍先后在基层人民法庭、民事审判第一庭、刑事审判庭、少年及家事审判庭工作过。

  “2013年,院领导研究决定将少年及家事审判工作这项重担交给我,我深知这是领导对我的信任,同时也感觉到肩上的压力。”朱艳萍如是说。

  对于未成年人案件,虽然案能结,但事却难了。对被害人的心里疏导,对那些失足青少年的帮教矫正,却又是审判工作向外延伸的开始。为了让“折翼天使”能重新燃起对新生活的希望,朱艳萍为他们拟定帮教方案,帮助他们挖掘出问题的症结之所在,使他们顺利回归社会,走向正轨。

  “我们少年庭的法官都被称作是‘法官妈妈’,为了对得起这个称呼,审理每一个涉少刑事案件,我们都对自己说要更多体现司法温度,要用心去温暖、用真诚去感化、用良知去教育、用行动去挽救那些失足少年。”

  家是一个有情有味的地方,可是遇到家事纠纷时,又绕不开冰冷的法律。朱艳萍曾经审理的王某与患精神病妻子周某离婚案,案件中的周某,父亲病危,母亲患胃癌多年,家庭生活极其困难。朱艳萍不知道一纸离婚协议会不会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她没有办法仅仅是冷冰冰地确认离婚协议,不能想象这样的一个女性,未来将何去何从。于是,朱艳萍多次上门找王某进行调解,尽可能让周某的生活能够更有保障。

  “刚开始他极不愿意和我沟通,甚至恶语相向,尽管心里满肚子的委屈,但我并没有放弃。”

  经过再三努力,朱艳萍终于做通了王某承担周某未来生活费的思想工作。周某母亲当即流下眼泪,哽咽地说:“谢谢朱法官,这下,我死也放心了。”

  在负责少年家事审判工作的几年里,朱艳萍带领全庭同志积极打造“五心维权”特色品牌,完善未成年人配套维权机制,定期开展主题法制讲座等,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点亮法治保障的明灯。在家事审判改革中,探索出“敬老宣言、夫妻誓言、教养箴言”三言家事纠纷劝解机制,对进入到诉讼中的婚姻家庭纠纷,朱艳萍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妥善安置未成年子女,确保不产生新的社会矛盾,并力求从“案结事了”到“事了人和”。

  经过几年的努力,朱艳萍带领的“团队”先后拿下了“省青少年维权岗”“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抢答“民生考卷”——为民执法不言难

  执行难问题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藩篱。能否解决执行难问题,关系到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最终兑现,关系到司法和法律权威的真正树立,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诚信基础。

  在2016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周强院长明确提出向执行难全面宣战,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目标提出,部署落实刻不容缓。2017年元旦,根据大丰法院党组安排,朱艳萍走上了执行工作岗位。

  “执行工作,任务艰巨、责任更重、压力更大。我深知,组织的安排是立足大局,着眼长远的部署,我唯有勇担法治重任,攻坚克难,努力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朱艳萍对笔者说道。

  为了实现最高院提出的目标,给党和人民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对于执行工作,朱艳萍这个“门外汉”深知必须做的比别人更多。不知多少个清晨,当别人家的母亲在为孩子准备早饭、送孩子上学时,她却早已踏上了执行路;不知多少个夜晚,当别人万家灯火团圆之时,她还在办公室整理资料,总结一天的工作,查漏补缺。多少次,面对孩子期待的眼神,朱艳萍只能转头默默地将泪花吞下。因为她知道,同事们需要她,人民群众需要她!就是这样,朱艳萍带领执行局同志化解了一个又一个执行难题,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案件。

  “执行路,虽然走得很艰苦,但心里很充实。”

  三年来,朱艳萍率领全局紧紧围绕上级及院党组工作目标,积极构建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创新信息化执行工作模式,深化执行工作机制体制改革,狠抓执行规范化建设,打造过硬执行队伍,有效建立基本解决执行难长效工作机制,用实招硬招将幸福和温暖送到了群众心坎上。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朱艳萍用青春和热血播撒司法温暖,用忠诚和信仰践行司法为民,用自己积极的法律实践,书写当初任职时许下的铮铮誓言。(曹金晶)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