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法治 > 政法新闻 > 正文

毕业季!警惕高考骗局“内部指标”“找路子”再度来袭

发布时间:2019-06-19 17:27:36  |   来源:中国网•东海资讯  |   作者:李昌桂 顾燕  |   责任编辑:许蓉
记者据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获悉,6月毕业季,骗子们也开始“摩拳擦掌”,利用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通过“找路子”、“内部指标”、“有熟人”及“成绩、分数查询网址”等方式实施诈骗。

  中国网·美丽江苏讯 记者据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获悉,6月毕业季,骗子们也开始“摩拳擦掌”,利用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通过“找路子”、“内部指标”、“有熟人”及“成绩、分数查询网址”等方式实施诈骗。

  “大学招生办老师”诈骗5万后人间蒸发

  去年江苏高考成绩公布后,市民徐女士的女儿成绩不理想。正在全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徐女士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某大学招生办的工作人员杨老师,并说自己的办公室就在某大学某栋楼,他通过徐女士女儿所在高中任职的朋友王老师获悉了她的情况,非常关心孩子的处境。

  此人表示,可以转让自己的内部指标,让孩子直升该大学,但是需要一些费用。

  徐女士非常激动,觉得出一笔钱就能帮助女儿完成大学梦,很值得。于是转账给了杨老师5万元,杨老师便让徐女士在家等消息。

  然而,录取时间都要过了,徐女士还未收到杨老师的答复,之后干脆就联系不上了,徐女士这才意识到被骗只好报警求助。‍‍

  【案件分析】此类诈骗一般发生在每年的6月到8月,对象大多为考生家长或考生本人。

  犯罪分子通常是团伙作案,他们抓住受害人急于上理想学校的迫切心理,通过冒充高校工作人员,虚构事实,按照编辑好的剧本将受害人一步步诱进设计好的圈套。

  一旦骗得钱款,他们立即转账、提现分散赃款并拉黑屏蔽受害人,等受害人发觉被骗时,他们已杳无踪迹。

  【防范提示】由于个人信息泄露问题较为普遍,诈骗团伙通过非法渠道可获得大量公民身份信息。骗子通过数据分析,精准选择诈骗对象,编撰剧本实施诈骗。因此,广大群众在接到陌生来电时一定要谨慎,不能全盘信任陌生人诉说的相关情况。

  此类诈骗中,骗子通常以“内部人员售卖招生指标”的名义为谈话核心内容,因此当事人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将得到的相关信息与校方公布的电话进行核对,以辨别真伪。一旦察觉不合情理,应立即挂断电话,并向公安机关报警。

  发现被骗,要第一时间保存电子转账、银行转账记录等相关证据,因为保存的原始证据越全面,破案的几率就越大,同时,尽快报案,详细叙述被骗经过,并将保存的相关证据提供给警方。

  每逢节假日,“返利类”诈骗就呈高发态势,受害人多数为青少年学生。随着高考结束,学生们分批进入暑假,“返利类”诈骗逐渐多发,请广大家长和学生重视。

  大学生玩“红包返利”游戏被骗2000

  端午小长假期间,在校学生李某被QQ好友拉进一个陌生的群,群主称自己在过生日,邀请好友陪他玩“红包返利”游戏,只要有人给他私发红包,就能得到双倍返还。

  李某看到其他群友都积极参与,还把发红包和群主返利的截图发到群里。李某看了很心动,觉得这样赚钱很容易便私发了100元给群主,很快对方返给李某200元。

  这时群主说要玩更大的游戏,投入2000元才能得到返现。

  群友又开始晒返利截图。因为尝到了甜头,李某便没有怀疑。然而李某没有这么多钱,就换成母亲的账号(有绑定银行卡)给群主转钱。

  这次李某却没有得到返利,还被踢出了群聊,这才发现上当受骗。

  【案件分析】以过生日为幌子玩“红包返利”游戏是典型的网络诈骗。不法分子选择节假日,趁学生有独处的时间和空间时下手,利用他们防范识别能力欠缺的弱点实施诈骗。

  群主是“头狼”,其他群友假装晒返利图做“托”,对受害人形成了“围猎”。

  【防范提示】警方提醒家长在教会子女使用微信、支付宝、QQ等社交工具和移动支付工具时,也教会孩子防范复杂的网络风险。

  同时,引导孩子正确使用和管理零花钱、压岁钱,重视“财商”方面的教育。(李昌桂 顾燕)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