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德阳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向“深耕善治”转型的思考

2023-12-26 13:44:34| 来源:河北网络广播电视台| 分享到: | 字体:
链接已复制
四川省公安厅部署实施为期三年的“深耕计划”,对推进全省公安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是从源头上解决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难题的必由路径。今年是“深耕计划”启动年,笔者结合德阳

  四川省公安厅部署实施为期三年的“深耕计划”,对推进全省公安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是从源头上解决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难题的必由路径。今年是“深耕计划”启动年,笔者结合德阳实际,就谋划推动全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高质量发展谈几点思考。

  落实“深耕善治”治理举措

  今年以来,德阳公安交警以事故预防“减量控大”为抓手,问题为导向、以目标为牵引,进一步完善治理体系、优化治理方式、提升治理效能、提高治理水平,实现道路交通安全治理向“深耕善治”转型。

  (一)坚持高位推动,打造综合治理新格局。一是突出顶层设计。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实地调研指导,亲自督导校园交通管理和事故预防工作。市政府高规格召开全市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工作会,明确市安委办、市道安办统筹组织,推动各地各部门协同治理。8月,市委、市政府“两办”发文部署“平安德阳建设”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将道路交通事故“减量控大”纳入专项行动,由市领导牵头挂帅的专班督导推进。市局主要负责人组织西南交大等专业团队,研究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优化提升项目和加强农村地区交通安全意见。二是强化考核问效。市委、市政府将防范交通安全系统风险上升为全市“奔三计划”的重要保障,纳入全市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工作考核体系和市政府对各区(市、县)安全生产考核及市安委会安全生产巡查通报内容,推动地方党委政府、相关部门落实农村交安领导和监管责任。市局局长周例会固定研究事故预防工作,制定道路安全隐患排查整改以及交通管理措施落实责任清单。三是夯实工作基础。进一步整合农村警力资源,发动基层社会治理力量参与交通安全管理,整合农村交警中队、派出所、乡(镇)交管办交管员、乡(镇)安办安全管理员(农机安全管理员)和农村劝导员5支力量,开展路检路查11万余次,排查隐患577处、完成整治417处,平均每天劝导交通违法1294起。同时,扎实推进交通安全文明示范“一镇一村一学校”建设,带动片区综合治理。

  (二)严格责任闭环,编织源头管控新篱笆。一是严格反思复盘。严格落实亡人交通事故“必出现场、必全面复盘、必落实整改”,建立隐患“排查、整改、验收、销号”四张清单、治理成效“回头看”、综合分析预警库、历史案例库的“四单一看两库”全链条闭环管理新机制。市局主要负责人每周阅研事故分析周报,实时调度2人以上交通事故,挂账盯办涉及重点地区、重点路段、重点违法、重点人群的交通事故。二是严治突出隐患。协调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逐一现场复查、现场会商隐患整改,确定2023年度第一批次突出隐患路段20处、第二批次突出隐患路段5处,第三批次突出隐患路段2处,由市政府道安委挂牌督办。开展普通公路突出隐患排查,联合交通运输等部门实地踏勘,确定2023年度重点攻坚路段11处,拟于年底前全部完成整治。三是严控源头风险。市道安办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对全市548家重点货运源头开展检查,全市重点车辆检验率、报废率,重点驾驶人审验率、换证率均达到99%以上,约谈高风险运输企业12家。

  (三)紧抓秩序提升,构筑严管严治新质态。一是全面整治交通违法。波次开展专项行动,采取“主动出击、源头排查、定点蹲守、线索导向、数据研判、依法打击”等手段,重拳打击“两客一危一货一面”“营转非”大客车“三超一疲劳”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同比上升14.20%。二是强化重点车辆管控。联合交通、城管、生态环境等职能部门,开展货运车辆安全隐患治理和重点车辆专项整治,严查国省道货车严重交通违法、农村道路严重交通违法。三是创新宣传教育模式。开展每月进“十个企事业单位、十个学校、十个村组、十个小区”精准宣传教育行动;分析农村地区事故情况,确定9个村镇、10条路段和重点村组,持续性开展宣传教育和警示曝光;搭建交警、社区、小区物管和业委会“一张网”,发动小区物管公司安保队、小区网格员、业委会工作人员“三支队伍”,开展交通宣传教育、交通违法劝导。

  把握“深耕善治”面临的形势

  (一)深刻认识道路交通事故预防的形势要求。道路隐患存量依然较大,排查治理工作还不彻底。同时,事故预防的敏感性更高。

  (二)科学预判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发展态势。农村地区道路管理力量薄弱,道路基础条件较差、车辆安全性能较差、群众交通安全意识较差,尤其是管理力量薄弱导致路面管控不严密,电动三(四)轮车违法载人、超载等引发较大事故风险突出。同时,市、县“道安办”在推动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整改农村道路交通隐患、“两站两员”作用发挥等方面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切实找准交管便民利企服务的现状差距。今年以来,我市交警指挥中心接办12345为民服务热线、网络舆情等信息,通过分析,反映出交管服务方面存在便民利民措施落实不精准、服务窗口管理不精细、社会服务网点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同时,公安交警推行“一窗式服务、一站式办理”“潮汐停车”“首罚免处”“节假日轻微交通违法免处”等便民利民举措虽获得群众好评,但与预期社会效果还有差距;非法中介扰民等顽瘴痼疾时有反弹,影响了交管服务形象和改革便民的效果。

  推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向“深耕善治”转型的思考

  把牢新时代新征程使命任务,对照全省交警系统推进“深耕善治”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意见,结合德阳实际,制定行动计划和任务目标,推动形成“同向发力、多维共治”的良好态势,确保高点起步、高位开局。

  (一)聚焦风险预警,扎实推进隐患排查治理。一是提升分析研判水平。依托“安办”“道安办”平台,健全完善交通安全形势常态研判会商机制,探索推进县域交通安全风险评估制度,提升数据归集能力,加强重要节点、区域性、阶段性专题研判,针对性采取对策措施。坚持以“大数据”支撑“大研判”,对高风险交管要素进行精准“画像”,加强执法勤务与之的关联分析,做到勤务跟着事故风险走。二是提升隐患治理效率。常态化推进临水临崖、急弯陡坡、平交路口等事故多发、隐患突出路口路段的排查,适时组织开展“回头看”,坚持隐患排查、事故预防“四张清单”制度,明确任务、责任、时限、督导,确保隐患整改及时、标准过硬、质量过关。三是提升源头管理深度。会同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以私家车、摩托车驾驶培训考试为重点,从严把好重点驾驶人培训考试关、职业准入关、审验换证关,把“马路杀手”挡在门外;持续开展重点车辆隐患“清零”行动,严把车辆登记上牌、技术检验、违法处理、车辆报废“四道关口”,联合推进货车“大吨小标”、非法改装、低速电动车非法生产使用等专项整治,杜绝“带病车”上路肇事肇祸;加强货物源头单位、客货运输企业、旅游企业等重点单位的抽查检查,依法对事故车辆所属企业和企业负责人进行处罚;对2人以上事故以及有关务工、务农、在校学生等重点群体的事故深入开展深度调查,并依法追责。

  (二)聚焦协调共治,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治理。一是注重统筹协调推动。推动“安办”“道安办”等议事协调机构作用发挥,完善交通安全工作责任清单,提升交通安全在乡村振兴、安全生产、文明城市、文明村镇等考核权重,建立党政领导赴交通事故现场制度,压实“四方责任”,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责任共担工作合力。统筹城乡警队警力分布,将勤务重心转向管理薄弱的农村地区,积极推广“队所合一”“一警多能”的农村派出所管理交通的治理模式,提升交通管理专业化水平。二是坚持常态精准治理。梳理事故高发路段、路口,积极向党委政府报告,督促交通运输部门增设完善交通标志标线、路侧安全防护、“一灯一带”等安全设施;推动盘活“两站两员”“警保合作”“派出所协管交通”等多元管理力量,以面包车、低速货车、电动车等事故高发车辆为重点,全方位落实精准勤务,精准整治超员超载、人货混装、违法载人、非法营运、涉牌涉证、酒驾醉驾等突出交通违法行为。三是突出宣教基础作用。以提升农村群众的自我安全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为重点,发动镇村干部、“两站两员”“驻村辅警”、社区网格员等基层力量,针对“一老一小”、新驾驶人、进城务工人员等群体开展交通安全常识普及教育;运用典型事故、危险驾驶罪等案例,制作警示教育片,依托企事业单位、学校、驾校等重点阵地开展精准宣传;全面落实农村“两员”上门精准劝导,说清违法成本和事故后果,以身边事警醒身边人。

  (三)聚焦智慧交通,扎实推进交通精细管理。一是做精道路规划建设。按照城市总体规划,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推动路口渠化改造,打造一批交通组织精细管理示范路口、标杆路段、样板区域,科学合理分流车辆,缓减城市交通压力。协调发改、城管、住建等部门,研究推动停车资源错时共享机制,解决市区公共停车资源分配、建设、管理、收费等问题;积极推进单位、小区开放使用停车场,挖掘停车潜力。二是做优交通组织形式。依托智能交通平台科学分析城市交通流空间分布特点,挖潜既有道路通行条件,通过“增设车道”“右转渠化”“借道左转”“双待叠加”“单行组织”等交通工程措施形成“一点一策”缓堵方案,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对符合设置干线协调的路段,综合考虑路口间距、流量特征等要素,采用绿波协调控制,减少路段车辆停车次数,缩短通行时间;针对上放学时段、上下班时段、节假日、休息日等,精细划分信号控制时段,设置不同配时方案,提升通行效能。三是做强全域交管体系。推行交通警情处置“全域接警、数据赋能、前后一体、流程管控”新模式,实现警情全量接入、警情处置、警情盯办“统一流程收、统一流程处、统一流程督”,提升“122”接处警正规化、智能化、体系化水平;完善全市信号机联网联控,实现统一平台管理,全域信号配时优化;推进全市交通卡口统一规划,实现路面缉查全市统一研判、统部署、统一行动。

  (四)聚集民生民意,扎实推进便民服务保障。一是深入推进便民利企改革。针对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白名单”及重点“白名单”园区,实行运输车辆优先通行保障制度,设立“绿色通道”;科学设置公安交管综合服务站,年内实现推动开发区、产业园区和大学校园交管服务全覆盖;全面提升轻微交通事故处理效率,进一步优化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机制和“警保联动”理赔体系,实现“一次性办结”达100%。二是加快“放管服”新措施落地见效。推动便利农村群众就近办理交管业务、简化优化机动车登记程序促进汽车消费流通、优化城市交通组织、便利货运车辆通行和严格重点车辆及驾驶人道路交通安全监管5项牵头措施落地落实,落实全面实施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8项措施;推动两轮摩托车注册登记“一证通办”川渝两省市全域实施;科学设立非机动车登记服务点,联合市场监管等部门提前开展查验,积极推进非机动车“网上办”。同时,多渠道广泛宣传,使广大群众清楚了解公安交管新措施、业务办理新方法。三是推进建立电动车源头治理机制。借鉴先进省份经验,由党政主导、部门协同,综合施策,推进建立电动车全链条管理机制,经信、市场监管、公安、城管、交通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推动生产、销售领域源头治理,从源头上控制非法生产和销售渠道,避免“末端治理、源头输入”恶性循环;建立电动车交通违法通报制度,在依法给予处罚的基础上,交通违法行为抄报至所属单位、社区、村委会等部门予以批评教育,反向督促和增强电动车驾驶人文明交通意识;坚持跟踪问效,将治理工作纳入道路交通安全目标考核、治理成效纳入年终单位和个人目标绩效考核。(刘兆斌 蒲小亦)

【责任编辑:DH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