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法治 > 执法动态 > 正文

“建筑之乡”溧阳“三着眼”措施破解欠薪难题

发布时间:2018-04-02 11:11:56  |   来源:中国新闻网  |   作者:陆少华 邢燕腾  |   责任编辑:杜维一
溧阳市作为江苏省“建筑强市”和“中国建筑之乡”,目前全市建筑业完成施工总产值突破600亿元,2017年建筑业税收8.55亿元,从业人数超过10万人。

  溧阳市作为江苏省“建筑强市”和“中国建筑之乡”,目前全市建筑业完成施工总产值突破600亿元,2017年建筑业税收8.55亿元,从业人数超过10万人。相较于产值高、人数多的特点,溧阳市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常年保持低水平运行,2017年没有发生因欠薪而引发群体性事件和极端事件,农名工投诉次数、人数、金额同比下降50%以上。

  长期以来,溧阳市加强事前防范、着眼管理跟进、坚持制度先行,以常态促长效、以长抓促常新、以制度固尺度,把按照规定比例预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作为建筑工程项目开工前置条件,把工程峻工验收,依法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无拖欠行为作为提取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的前置条件,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专用帐户制度、全面实行工资按月支付和银行代发工资制度、全面实行工资保证金制度、大力推行实名制管理制度,督促指导企业规范用工管理、规范工资支付行为,有效减少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发生。

  着眼全面排查,摸清堵点

  溧阳相继出台《关于做好2017年度劳动保障监察日常巡视检查的通知》《溧阳市企业欠薪周排查制度规定》,依托全覆盖的监察网格,建立全市农民工工资专项巡查、稽查制度,突出春节前后、农忙季节等敏感时间节点,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用人单位遵守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情况专项检查,坚持“预防在先、发现在早、解决在小”的原则,及时排查、防范有倒闭风险且欠薪的企业,欠薪情况落实每周上报制,发现苗头及时跟踪处理。2017年,溧阳共排查出群体性欠薪案件44件,涉及劳动者2154人,涉及金额3000余万元,全市未发生因欠薪引发的50人以上群体性事件,也没有发生因欠薪引发的极端事件。

  着眼严格执法,消除痛点

  该市在开展春节前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的过程中,对存在克扣农民工工资、工时过长、不支付加班工资的企业,依法从严从重处理;对照《溧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解决企业劳资纠纷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文件要求,按照级别管辖、属地管理原则,发生企业拖欠职工工资引发的群体性纠纷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从组织领导、现场处置、资金保障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严格执行信用等级评价管理机制,对于严重失信企业列入社会失信主体“黑名单”,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2017年,在市级门户网站公布3家严重欠薪失信企业名单。

  着眼联动处置,攻克难点

  该市针对10人以上的劳资纠纷设立“绿色通道”,按照“快立、快办、快审、快结”的原则及时处理,确保30天内结案;统筹协调人社、公安、法院等部门,完善联动协作机制、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和欠薪逃匿案件移送机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专题研究、专项部署,形成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无缝对接。

  2017年,溧阳市劳动监察部门共检查用人单位669户,涉及劳动者15646人,以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移送公安机关4件,网上追逃3件,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线索11件,以违反工资支付规定向法院移送强制执行案件14件。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