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县:阿妈掌心“温度” 彝汉融合“强声”

2023-12-05 11:16:50| 来源:河北网络广播电视台| 分享到: | 字体:
链接已复制
作为四川省宜宾市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新兴增长极,金沙江、岷江穿境而过的屏山县,境内有彝族乡2个,彝族人口10649人,分别占全县总人口和少数民族人口的3.3%和98%

  作为四川省宜宾市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新兴增长极,金沙江、岷江穿境而过的屏山县,境内有彝族乡2个,彝族人口10649人,分别占全县总人口和少数民族人口的3.3%和98%,呈现“小聚居、大杂居”的居住地缘格局。

  “伴随着城镇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加快推进,越来越多的彝族群众涌向县城和集镇定居,受民族风俗、生活习惯等影响,在生产生活、劳动务工等方面不易融入本地。”屏山县屏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屏行社工)的社工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了这一问题,这也成为满足群众多元需求、促进彝汉融合发展迫在眉睫的重要民生任务和不可绕开的现实难题。为破解这一难题,屏行社工在去年“阿妈的厨房”基础上,积极探索民族融合和基层治理新路径。

屏山县:阿妈掌心“温度” 彝汉融合“强声”

  “我们推出‘阿妈有约’彝汉融合项目,通过‘阿妈的厨房’为载体,动员彝族妇女为主要参与者,培育‘彝三彩’阿妈宣讲团,通过互嵌式平台、融合式能力、交融式服务,面向居民提供‘阿妈的味道’‘阿妈的节日’‘阿妈的学堂’多项服务。”屏行社工的项目负责人说道,该项目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促进彝汉群众在服务中感知文化的特色与魅力,达到彝汉相融互促的愿景。

  场景营造 搭建互嵌式平台

  考虑彝族居住特性、社区资源配置和彝汉服务需求等因素,结合在全县动态梳理“三张清单”、组织彝族阿妈访谈、开展居民问卷调查和彝汉儿童互动游戏等方式掌握的情况,屏行社工选择以屏山镇安上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空间阵地,投入10万元,联合社区“两委”、彝族妇女代表、彝汉儿童及家长、社区居民等力量,以“一室多用”融合彝族文化元素、红黑黄色彩,打造集彝族文化展示、社区文化宣传、功能设施齐全为一体的“阿妈的厨房”载体平台。通过配置完善各类厨具用品,制定《“阿妈的厨房”运营公约》,明确管理制度、使用规则、服务内容等事项。搭建由社工负责厨房基础设施、信息咨询和文创产品,社区承担厨房水电费、清洁费,彝族阿妈提供技能培训、厨房食材和器皿的彝汉互嵌式服务平台,形成可视化的实体和空间。

屏山县:阿妈掌心“温度” 彝汉融合“强声”

  “我们基于搭建彝族文化展示空间,精心设计了针对彝族妇女和社区居民的‘阿妈有约’彝汉融合项目,根据彝汉群众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屏行社工希望通过项目的不断开展,实现彝汉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队伍充实 激活融合式能力

  “社工与彝族阿妈设计的这种阿妈形象吉祥物、马甲服装、帆布袋、围裙,外观实在是太漂亮了,而且质量也很好,我要多买几件送给我的朋友。”前来参加“阿妈的味道”美食活动的儿童家长们纷纷表示。为更好、更便捷、更可持续地为居民提供服务,社工还印制供彝族阿妈开展项目活动所需的操作手册和培训教材,组织“彝三彩”阿妈宣讲团与居民骨干、社区志愿者一起进学校、进企业、进小区开展普法宣传活动,通过向居民发放普法知识宣传单,用彝族独特的方式为居民讲解法律知识,切实提升辖区彝汉居民的法律意识,营造“人人学法、人人懂法、人人守法”的浓厚法治氛围。

屏山县:阿妈掌心“温度” 彝汉融合“强声”

  在“阿妈的厨房”运营上,社工组建由“厨房长”专人管理,社工、彝族妇女代表等成员分工协作的厨房管理服务团队和形成一支具有民族特色美食技能的10名彝族妇女组成的指导和研发小组,逐渐培育起多支懂管理、能运营、可持续的服务团队和小组。在“阿妈的厨房”活动中,社工发现了一批有着较强表达能力和文化自信的彝族阿妈,随后经过培训和赋能,组建成以彝族妇女为主体,代表着彝族热情、神秘、智慧的红黑黄三色调主题的“彝三彩”阿妈宣讲团,通过备案为社区社会组织,突显服务队伍专业化社会工作水平,由社工牵线搭桥、链接资源,秉承传播彝族文化使命,参与社区内各种文化宣讲活动和县内多个公益创投项目。

  活动载体 凝聚交融式服务

  “孟获鸡汤,源于孟获传说而得名。先将彝家散养的红土公鸡杀死洗净砍成块,冷水下锅捞起,再配以猪油、干辣椒、枸杞等食材炖至脱骨,最后把猪油炮制的青花椒油烧开淋上即成。”彝族阿妈们在活动中,一边讲述彝族美食的文化含义和历史故事,一边讲解彝族美食的制作方法。

  彝族阿妈带领彝汉儿童及家长600余人次,开展烹饪孟获鸡汤、手抓坨坨鸡、山药烧肉粑粑等彝族特色“阿妈的味道”美食活动10余场,主动参与策划社区庆祝彝族年、火把节、中秋节等彝汉传统民俗节庆活动方案,一场场具有创新性、可参与性的“阿妈的节日”活动应运而生。社工还邀请本土和有类似的文化专家、社工和社区代表等参与“阿妈的学堂”交流会,分享各自领域的经验和成果,建立跨区域的合作网络。通过与宜宾学院展开专业社工合作,对“阿妈有约”彝汉融合项目进行全方位、多维度指导,将项目的经验和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达到互融互促,实现全面发展和价值提升。

屏山县:阿妈掌心“温度” 彝汉融合“强声”

  彝族阿妈,作为“阿妈有约”彝汉融合项目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由社工带动走出家庭、步入社区,通过激活潜能、持续赋能,参与传承技能、凝聚共识、推动交流的“阿妈的味道”“阿妈的节日”“阿妈的学堂”等特色活动,推动彝汉群众交流互动,相互认知文化,达成情感共鸣,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罗洪 唐润 王先元)

【责任编辑:DH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