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要闻 > 社会民生 > 正文

美媒关注返华熊猫“宝宝”适应新生活:窝窝头和四川口音

发布时间:2017-03-28 07:17:33  |   来源:参考消息网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DH013
几位美国外交官、几十位记者和其他客人在现场迎接“宝宝”。虽然他们第一次看到她都很高兴,挥着手,喊着她的名字想引起她注意,但“宝宝”对他们爱理不理

核心提示:“宝宝”在检疫隔离期间的饲养员唐诚说,“宝宝”在中国的新生活并不容易。在过去一个月里,她不得不学习带四川口音的普通话,习惯当地的食品——包括窝窝头,一种蒸熟的玉米面包,而不是她习惯吃的饼干。

参考消息网3月28日报道 美媒称,奇怪的食物、听不懂的本地话——3岁大熊猫“宝宝”上个月从华盛顿国家动物园回到中国后,需要努力克服的麻烦不仅仅是这些。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3月27日报道,但“宝宝”的饲养员表示,当她开始习惯居住在祖祖辈辈繁衍的这片土地上时,文化的冲击将会消失。

24日,在检疫隔离30天后,“宝宝”首次在中国四川的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公开露面。

据报道,“宝宝”在检疫隔离期间的饲养员唐诚说,“宝宝”在中国的新生活并不容易。在过去一个月里,她不得不学习带四川口音的普通话,习惯当地的食品——包括窝窝头,一种蒸熟的玉米面包,而不是她习惯吃的饼干。

唐诚说,现在“宝宝”可以听懂一些中文命令了,包括“站起来”和“坐下来”。

唐诚被安排照顾“宝宝”,部分原因是他能说中英双语,这种能力对帮助海归的大熊猫适应新的家园来说很重要。

报道称,在24日的仪式上,几位美国外交官、几十位记者和其他客人在现场迎接“宝宝”。虽然他们第一次看到她都很高兴,挥着手,喊着她的名字想引起她注意,但“宝宝”对他们爱理不理。她大部分时间都坐在户外的游乐场上,嚼着竹子。还时不时地琢磨着橡胶球,以及挂在砖墙附近的轮胎。

唐诚介绍说,到中国的最初几天里,“宝宝”都是在倒时差,现在已经养成了固定的起居习惯:每天吃四到六餐,有竹子、胡萝卜、苹果和窝窝头。起初她不喜欢窝窝头,爱把它扔开。

但现在,唐诚说:“她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很强,”已经长了四斤多。

报道称,“宝宝”不是第一只面对新生活挑战的美国出生的熊猫。去年11月,在美国境内第一对出生并存活下来的大熊猫双胞胎“美轮”和“美奂”从美国亚特兰大动物园回到中国时,他们也在语言和食物方面遇到了困难。

据这个保护研究中心介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共有25只熊猫在国外出生,中国在12个国家与17个动物园合作建立了大熊猫育种计划。其中18只存活下来。按照协议,中国提供的大熊猫被视为借出,繁衍的后代必须在四岁前送到中国,为繁殖做准备。

“宝宝”是2013年8月23日出生的,父母是借给华盛顿国家动物园的“添添”和“美香”。她的哥哥“泰山”出生于2005年,在2010年被送回中国,现在成为了她在都江堰基地的邻居。她还有一个弟弟“贝贝”,出生于2015年,目前仍在华盛顿。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2016年的一份报告指出,现有大熊猫的总数约为2060只。虽然这比2000~2004年的一次普查结果1596只有所增多,但种群数量的健康有赖于持续的保护工作。每只熊猫都有传播基因的使命,“宝宝”也不例外。一旦达到性成熟期,也就是到五六岁的时候,她就会交男朋友。

唐诚说:“当‘宝宝’到了适当年纪,我们会安排她见很多的年轻备选对象,直到找到男朋友,他们的关系将是基于双方的爱的基础上的。”

从华盛顿来的熊猫“宝宝”回到了她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但似乎遭遇了“文化冲击”。(美国《纽约时报》网站)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