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要闻 > 社会民生 > 正文

澳大利亚“熊猫血”男子半生挽救200万新生儿

发布时间:2015-06-15 06:33:28  |   来源:人民网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相涛
表面上看起来,哈里森和普通人无异,家住澳大利亚中央海岸的他喜欢和女儿还有孙辈聚在一起,平时爱好集邮。但不同于常人的是,他的血液堪称“熊猫血”,其中流淌着一种稀有的抗体。

  被称为革命性发现

  康复后不久,哈里森就成为一名义务献血者。更令医生和他本人大感意外的是,他的血液可以解决一个棘手的医学问题。

  当时,澳大利亚有大量的新生儿莫名出现出生缺陷或夭折。

  “在澳大利亚,即便到了1967年,每年还是有为数众多的新生儿死亡,医生也找不到致死的原因。”澳大利亚红十字会血液管理局公关负责人杰玛·法尔肯米雷说,“常有孕妇出现原因不明的流产,或者新生儿刚一出生就出现脑损伤。”

  医学专家们后来找到了致病因,这是一种被称为恒河猴溶血症的疾病。患病的孕妇,体内的血液会向腹中胎儿的血细胞发起“攻击”,可能会对胎儿的脑部造成损伤,造成流产或新生儿夭折。由于造成这种溶血症所缺少的Rh凝集原最初是从恒河猴的血中发现的,所以此病被称为恒河猴溶血症。

  恒河猴溶血症被澳大利亚医学界注意到,源于一名血型为Rh阴性的孕妇。她子宫内的胎儿继承了父亲的Rh阳性血型,而一旦她对Rh阳性血产生过敏反应(这种过敏源来自前次怀孕时同样是Rh阳性血的胎儿),她的体内就会产生相应抗体,破坏婴儿的“外来”血细胞。

  上世纪60年代,医生发现哈里森的血液中含有珍贵的溶血性疾病抗体。这一发现让澳大利亚医学界喜出望外,他们开始用哈里森献的血制成名为Anti-D的疫苗,给所怀胎儿出生后患溶血性疾病风险高的孕妇注射,有效预防了这种可能导致脑损伤甚至死亡的疾病。

  “澳大利亚是第一个在献血者体内发现这种抗体的国家,这在当时具有革命性意义。”法尔肯米雷说。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