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气象爱好者在网上随意发布个人预测的气象信息,可能会遭遇重金罚款。5月1日起,《气象预报发布与传播管理办法》开始实行。该《办法》规定,除气象台外,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向社会发布气象预报,违者最高可处以5万元以下罚款。
气象预报,影响公共决策和社会生产,必须统一权威发布。那“民间气象预报”是不是就此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也不见得。
“民间天气预报”在分析预报天气状况、普及气象知识、预防自然灾害等方面,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官方预报之外,民间可以起到知识性、趣味性的科普作用。科学发展,有时在这些民间业余研究中,会有意外收获。
禁令之外,就要考虑疏导,疏的方向一旦指明,民间业余力量自有发挥之处。一方面,从根本上杜绝虚假天气预报,另一方面,让天气预报也能有其“周边产品”。
只要不和“预报”有关,“民间气象”就会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发挥其积极的社会作用和价值。天气预报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要求很高的工作,但有一定水平的民间人士可以在气象科普上做些力所能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