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一天,微风徐徐。
随着阳光透过树梢,轻轻洒下温暖的光辉,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沿江街道鑫聪灵残疾人之家平凡的一天,正式拉开了帷幕。
01
现年39岁的楼杰是江北新区的一名聋人,也是家中的主要经济支柱。然而因为听力言语障碍,最近他在寻找工作时遇到了诸多困难,最多的时候他一天面试了三家公司,却都没有收到任何回应。这让楼杰倍感挫折,甚至开始对自己的未来感到绝望。
在得知江北新区有专门面向聋人群体的手语助残项目后,楼杰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联系了项目的承接方沿江街道鑫聪灵残疾人之家,社工们热情地接待了楼杰,并结合楼杰的就业需求与困难,做了一个初步评估,了解到楼杰曾有过制造业工作的经历,能够熟练操作一些加工机器。
随后,社工们立即行动起来,通过项目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人力资源渠道,为楼杰寻找合适的工作机会。不久,他们发现位于江北新区的南京先正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招收过聋人员工,并且有适合聋人员工的企业文化和职场氛围,立即将楼杰的资料推荐给了这家公司。公司对楼杰的工作经验和技能表示认可,决定给他一个面试的机会。
面试当天,楼杰在鑫聪灵手语老师的陪同下前往公司,通过手语翻译,他与面试官进行了顺畅的交流。面试官对楼杰的专业技能给予了高度评价,当场决定录用他。在收到录用通知的那一刻,楼杰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
走出工厂的楼杰一边连连对蔡玉欣表示感谢,一边将自己成功入职这个好消息分享给家人。
蔡玉欣对笔者分享道:“听力言语障碍者与我们并无本质的不同。他们同样是家庭的子女,也是孩子的父母,肩负着家庭的重担。他们真正缺少的,只是一座能够让他们顺畅与他人沟通的桥梁。而我们手语老师,正是致力于为他们搭建这座通往幸福生活的桥梁,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享受生活的美好。”
笔者望向楼杰的背影,他的脚步比先前时更加坚定有力。
(蔡玉欣正在帮助楼杰面试,中间为楼杰,右一为蔡玉欣)
02
与此同时的鑫聪灵残疾人之家洋溢着欢乐活力的氛围。这里,上级政府部门聘请的康复师正在细心地指导着残疾人朋友们进行康复训练。他们的动作虽有些吃力,但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坚持与希望。
在这群努力锻炼的人群中,一位身穿红马甲的工作人员格外引人注目。她便是罗红玲,她带领着残疾人朋友们认真地完成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步骤都力求达到标准。汗水浸透了她的衣衫,她的努力与付出比任何人都要显著。
一位残疾人朋友看着她,忍不住打趣道:“罗姐,你也是残疾人,却练得这么刻苦,真让我们都不好意思偷懒了。”这句话虽带有调侃的意味,但更多的是对罗红玲的敬佩。
今年49岁的罗红玲是一名精神智力障碍残疾人,且因为疾病导致右手力量不足,一些寻常的重物都拿不住,这使得她日常生活中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在了解到罗红玲的实际情况后,鑫聪灵残疾人之家特地邀请了专业的康复专家,针对她的具体情况精心制定了一套全面的康复训练方案。康复训练的过程漫长且充满挑战,其中的枯燥和辛苦也时常让罗红玲感到力不从心,但每当她想要放弃的时候,她又给自己找了千万种理由,让自己倔强的坚持下去。
经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努力,罗红玲的右手力量有了明显的提升,她可以拿起一些重物,也能够完成一些以前无法完成的动作,并且在这期间,她还成功胜任残疾人之家的公益性岗位,为更多的残疾人朋友提供帮助。这些,都让她感到非常开心和自豪。
2023年,罗红玲做了一件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事,她报名参加了南京市残疾人群体特奥项目羽毛球女子组的比赛,比赛前的集训正值南京的夏季,三十多度的高温,偌大的体育馆里空调作用略等于无,但罗红玲却咬紧牙关,坚持完成了每一次训练。她不仅在集训时努力练习,还在工作之余给自己加练。她的坚持和努力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从教练到队友、从同事到残疾人之家的服务对象们,他们都站在罗红玲的身后,用自己的力量支持着她,见证着她的成长与蜕变。
最终罗红玲斩获了南京市残疾人群体特奥项目羽毛球女子组的金牌,在谈及这枚来之不易的金牌时,罗红玲的神情有些不好意思,但话语却是十分坚定:“过去的我总是用身体原因当做放弃的理由,然而来到残疾人之家后,有那么多人支持我给我力量,金牌从来都不是我的目标,只是如果再轻言放弃,我会很不甘心。”
(右一为罗红玲正在和残疾人朋友一起练习羽毛球)
(右二为罗红玲在比赛中获得金牌)
03
下午,鑫聪灵残疾人之家联合爱心律师开展了一场面向残疾人群体的法律讲座,现场有一位残疾人朋友听的特别认真,不仅讲堂上与律师多次互动,讲座结束后还围着律师问个不停。
他叫宋建平,因小儿麻痹症导致肢体三级残疾,但身体的局限并没有抹去他乐观的心态,日常生活中,他更喜欢别人亲切地称呼他为“老宋”,这样的称呼给他带来了一种温暖和亲近感。
老宋向鑫聪灵的社工透露,他今天肩负着一项“秘密任务”而来。得知今天有律师现场提供法律答疑服务,老宋特地准备了一份自己用心整理的法律问题清单。这份清单涵盖了身边残疾人朋友及社区居民们想要咨询的各种法律问题,他热切地希望这些问题能够得到专业律师的解答,从而帮助大家获得更多的法律知识和帮助。
对于老宋与鑫聪灵残疾人之家法律服务的结缘,鑫聪灵社工段霞珺仍然记忆犹新。几年前,老宋因一场错综复杂的经济纠纷而陷入了一场漫长而繁重的纷争之中。由于法律知识的匮乏,作为受害者的他在维护自身权益的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他曾试图通过法律援助热线寻求帮助,然而由于表达不清,未能获得实质性的支持。他也曾考虑过聘请律师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但高昂的律师费用让他望而却步。这一切让老宋一度感到迷茫和无助,他不禁疑惑,为何身为受害者的自己,维权之路却如此曲折艰辛。
幸运的是,段霞珺当时正在进行街道残疾人群体需求的摸排调研工作。得知老宋的困境后,她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援手。在鑫聪灵残疾人之家的安排下,段霞珺为老宋联系了合适的爱心律师,并细致入微地帮助他整理了相关证据材料。在律师的专业指导下,老宋逐渐掌握了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知识,并成功解决了这场经济纠纷。
段霞珺告诉笔者,正是老宋的那次经历,让残疾人之家深刻认识到残疾人在维权过程中可能会遭遇比常人更大的困境和挑战。因此,残疾人之家进一步加大了与爱心律师事务所的合作力度,将便捷、专业的法律服务作为一项常态化的公益服务来推进,让残疾人群体的合法利益得到更好的保护。
自那之后,老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积极投身于各类社区公益服务活动,不仅如此,还时常前往残疾人之家听讲法律知识讲座。在吸收这些法律知识后,他乐于将其普及给身边的亲朋好友,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法律,维护自身权益。久而久之,“热心普法的老宋”这一称呼在邻里间传颂,乃至周边社区居民纷纷主动向他咨询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常见法律问题。
“他人为我遮过风,这份善意让我念念不忘,如今我有能力了,也想去为别人挡挡雨。”谈及自己成为“热心普法老宋”的初衷,老宋笑着告诉笔者。
(宋先生正在专心听讲法律讲座)
(宋先生正在参加社区公益服务活动)
结束语:
随着机构下班时间的临近,参与活动的残疾人朋友们开始陆续踏上归途。当笔者正欲离去时,正在引导残疾人朋友安全回家的残疾人之家负责人向笔者提了一个问题,他问道:“人们常说,历经风雨,终见彩虹。那么在这条充满挑战的风雨路上,究竟是我们在协助残疾人群体追寻那抹绚烂的彩虹,还是他们的彩虹让我们获得了无惧风雨、勇往直前的勇气呢?”
夕阳西下,鑫聪灵残疾人之家的灯光渐渐熄灭。但在这片土地上,那些勇敢追寻彩虹的人们的故事,却如同不灭的火焰,熠熠生辉。他们用自己的勇气和力量,让我们相信,无论前路如何坎坷,只要心怀信念,终会遇见属于自己的那道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