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荣域社区西临独墅湖,靠近金鸡湖,地处双湖板块,目前辖区居民总数4598人,60周岁以上老年人约786人,占总人口数近20%。近年来,随着社区人口结构日趋呈现老龄化的特征,荣域社区党总支积极探索社区“三驾马车”共同参与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助推社区食堂项目,为辖区老人打造暖心又暖胃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不断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社区食堂“横空出世”,以多维服务,用心托起家门口的幸福餐盘
社区食堂“幸福江南小厨”位于辖区水墨江南小区邻里汇一楼,于今年8月1日起正式对外开放。食堂配置一名厨师、两名助厨、三名配餐人员,每天供应早中晚三餐,现日助餐量近千份,从早上六点半开始营业至晚上七点打烊。每天菜品不重复,供应至少十种菜品,还配有各种粗粮。早餐10元左右、午餐晚餐以套餐四菜一汤20元,也可以自由搭配。这里,不仅为小区65周岁以上老人用餐提供八折优惠,为小区其他业主提供九折优惠;也能为小区高龄、行动不便居民提供免费送餐服务;还可为“三高”者特别提供“低糖低盐低脂”餐。同时,食堂还建立助餐微信群,每天将当天菜品及时发到群里,与居民之间有效架起互动桥梁,目前群里业主已达到三百多人。走进社区食堂,整体的设计风格契合小区江南水乡特色,室内布局朴素典雅、干净明亮,设置桌椅可供70余人同时就餐。食材配料来源清晰展示于进门处,让居民吃得明白、食得安心。
健康可口的饭菜、实惠周到的服务,被辖区男女老少频频打卡,同时辐射周边居民。老少朋友可自行前往或约上三五好友一起用餐,便捷灵活地享受优质可口的饭菜。辖区一对老夫妻对社区食堂表示十分满意,老两口年轻时在大别山参军吃不上好的,年纪大了做饭麻烦,自从食堂开办以来,一日三餐全在这里解决,吃得好、价格又不贵,吃完还能坐会儿唠唠嗑,非常开心。隔壁理发店的小伙子,自食堂营业以来,由原来的每顿外卖改吃食堂,不仅方便,还短短一个月就成功减肥5斤,小伙子乐开了花。家门口的“幸福小厨”,不仅极大方便了居民的就餐需求,也解决了生活不便等老年群体“吃饭难”的问题,让辖区老人老有所“食”,更吸引居民走出家门,组建起幸福的社区大家庭,真正构建起15分钟就餐圈,打开惠民暖心的一扇窗。
社区食堂“前世今生”,以多元共建,凝心谱写惠民生的幸福篇章
在社区党总支牵头下,水墨江南小区业委会成立之初,社区“三驾马车”形成共治合力,通过开展入户问卷大调研,广泛了解居民需求,制定“小区治理提升五年工作规划”。工作规划围绕助餐、助医、助乐、助学等“为老”服务,提出组建日间照料中心等,提档为民服务,提升幸福指数。社区食堂助餐服务作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被列入该工作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社区食堂既要具备公益性,又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建立、又如何做到可持续运营,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社区党总支立足实际、积极探索鼓励口碑好的餐饮企业参与进来,全方位推动社区食堂建设。以党建引领,在居委会、业委会的协调下,有多年餐饮从业经验的业主主动站出来、承担起这一业务,同时物业经协调提供养老服务用房。在“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基本原则下,通过“居委会+物业+业委会+餐饮企业”合作模式,合理利用物业用房,与辖区内餐饮企业完备的服务资源整合对接,“幸福小厨”社区食堂成功开办了起来,让辖区老人在家门口吃上“暖心饭”。
在坚持公益性的前提下,社区食堂力求做足服务性、增强生命力,通过市场化运作,形成自我“造血”机制。如今的“幸福小厨”每天为辖区居民提供安全、实惠、便捷的助餐服务,不仅为小区居民服务,也成了社会化餐饮的补充,周边小区居民、附近工作的白领、务工人员都来这里解决一日三餐,中午时间更是络绎不绝,可谓小饭碗里盛出了大民生。
社区食堂“未来展望”,以纵横发展,持续推进多层次的养老服务
纵向延伸,深入推进社区食堂提供助餐服务保障,深化社区食堂的精细化建设,在保障三餐的基础上,提供安全、实惠、便捷、高效、专业的助餐服务。积极探索引入更多社会力量主动参与的新型养老服务体系,优化助餐等养老服务清单,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向提供多层次多维度的养老服务项目持续发力。
同时,以助餐服务为基础,横向拓展不断丰富养老服务内涵,把助餐点打造成老年人休闲娱乐的养老平台,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供给多元、服务优质、方便可及的新型养老服务体系。有效整合资源,积极链接辖区理发、按摩、订菜等便民商户,提供物美价廉的服务。二期建设中,通过完善硬件配套设施设备,将日照中心打造成集生活服务、保健康复、文体娱乐等多功能服务的全新社区日照点。目前,小区健身房、健康保障中心已正式对外开放使用,辖区老年人的获得感满满、幸福感与日俱增。
荣域社区党总支始终深入探索优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基层治理实践,有效凝聚多元主体、发挥资源优势、激发社会活力,竭力办好小饭碗里的微“食”事,以治理微光之力,共同托起幸福“夕阳红”。(文/张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