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要闻 > 社会民生 > 正文

江苏如皋:让乡土人才茁壮成长 大力建设人才振兴产业振兴新“皋”地

发布时间:2023-09-21 07:48:40  |   来源:中国网·美丽如皋  |   作者:刘海燕 许周欣 吴晓群  |   责任编辑:DH019
近年来,江苏省如皋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注重在挖掘培育乡土人才上精准发力,通过搭建载体平台、提供政策支持、推动产才融合等举措,让乡土人才成为乡村振兴动力源,

  近年来,江苏省如皋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注重在挖掘培育乡土人才上精准发力,通过搭建载体平台、提供政策支持、推动产才融合等举措,让乡土人才成为乡村振兴动力源,带动就业创业、促进共同富裕,让传统花木盆景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初秋时节,在如皋市如城街道一家盆景园内,盆景手艺人李小军正手把手教授徒弟蟠扎黄杨的技巧。“蟠扎的时候,你把顶部再稍微往下压一点,造型感更强。”

  就在上月,李小军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成为如皋市第4家省级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像李小军这样的乡土人才,在如皋市可是“宝贝”。

  “大师”传帮带

  充盈人才“蓄水池”

  打扫卫生、整理桌架、摆放盆景……日前,在如城街道宗岱村的一户农家院落里,24岁的单凌智正在帮师父李小军进行新工作室的布设。

  “初中一毕业就跟着师父学做盆景了。”单凌智跟着李小军学习已有8年,不仅学到了一项谋生的技艺,还收获了一沓证书,“国家级赛事的铜奖,省级赛事的优秀奖都有,最好的一个作品,卖出了几十万元的价格。”

  单凌智是李小军的得意弟子之一。1998年,李小军正式走上盆景制作之路,从业以来,他精益求精,不断磨炼自身技艺,不仅作品多次在全国大赛中获得金奖,他也相继被评为中国盆景艺术大师培养对象、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等。肩负荣誉、扛起责任,如今,44岁的李小军已培养30多个徒弟,不少已经能够独当一面。

  除了4家省级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如皋市还有1家省乡土人才大师示范工作室,负责人是国际盆景大师、省级非遗如皋盆景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如生。

  走进王如生的盆景小天地——翠园,他一边给学生讲解,一边挥动剪刀,寥寥几下,一盆雀舌罗汉松的身姿显得更加婀娜了。这些年来,王如生手把手传授对盆景感兴趣的年轻人盆景制作的技艺,培养出40多名专职从事盆景制作的园艺师。与李小军同为省级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负责人的孙月飞就是他的大徒弟。

  “如派盆景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云头雨足美人腰,左顾右盼两弯半。”近日,在如皋盆景直播分享中心,孙月飞给20多名农户上起了如派盆景的讲解课。从学徒到自己带徒,再到广泛活跃在我市各个学校、村(社区),向广大农户、技校学生教授盆景制作的技艺,跟随王如生学习的十多年间,孙月飞逐渐成长为了年轻一代盆景人中的“佼佼者”,自觉承担起了培养下一代的责任。

  如皋市是中国花木盆景之都,花木盆景产业是我市的富民产业之一,花木盆景行业从业人员有10余万。正是有了“师父带徒弟、徒弟变师父”这样一代代的接力,如皋花木盆景产业的人才“蓄水池”才得以不断充盈。

  提升“硬功夫”

  厚积产业“生命力”

  用手机拍下PPT内容,用纸笔记录关键词句,在线上与家人分享收获……日前,在相关部门组织的花木盆景直播培训课堂上,李小军的爱人吕兴红一边认真聆听着专业主播的讲解,一边详细记录下实用的知识点。

  吕兴红陪着李小军在花木盆景产业上打拼了二十多年,作为靠着一门技艺创业谋生的“农民生意人”,夫妻俩对专业的课堂、知识如饥似渴。“几年前,乘着短视频平台快速发展的东风,我们开设了短视频账号,他负责制作、讲解盆景,我负责拍摄,已经吸引了3万多名粉丝。”在吕兴红看来,酒香也怕巷子深,借助网络进行盆景展示、销售,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他们亟须提升自己的直播专业素养,将短视频账号的影响力越做越大。

  直播专业培训是我市加强产业特色人才定向引培力度的措施之一,只有让乡土人才的专业技能更强,他们才能做出更好的示范。

  “在制作盆景上我们可能是行家,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如果只专注于盆景的制作,迟早会被时代抛下。”省级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负责人杨建的直播账号刚刚起步,他常与李小军吕兴红相遇在不同的培训课上,“盆景流派多,新的技艺层出不穷,市场的导向也千变万化,我们只有迎合市场的需求不断地汲取新知识、寻求新突破,才能以自己的成长,带动更多的人。”

  乡土人才是振兴乡村的人才“金种子”,只有让他们成长得更壮硕,才能形成生机勃勃的产业“森林”。

  为了让更多农户安心扎根乡村沃土,一方面,如皋市结合市场供求和乡土人才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技术指导,提升乡土人才的科技素质和引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另一方面,组织技能大赛,以赛促培、以赛择优,并对胜出对象进行定向培育,促其快速成长为有示范作用的乡土人才,以人才的成长让产业生命力更加旺盛。

  瞄准“新业态”

  产才融合创未来

  打开手机上安装的智能底座app程序,设置好浇水时间和频率,点击确定按钮后,底座就会升起围挡,包住摆放其上的传统花盆,随后,底座中的水在发动机的带动下持续提升,浸泡住整个花盆,2分钟后水位回落,围挡收缩,就完成了一次浇水过程。

  这个智能底座是中级乡村振兴技艺师(盆景技艺类)、“90后”盆景匠人袁杨梦秋的创新之作,能够解决盆景管护难的问题。“我曾在网上邀请1130个盆景消费者和刚入门的爱好者对盆景的存活时间进行反馈,根据统计,8成以上的盆景,会在一个月内因为浇水问题而死亡。”在袁杨梦秋看来,要拓宽盆景的销路,就得用新技术克服艺术品本身的“脆弱”,创造新产品,培育新业态。

  当袁杨梦秋专注研究新技术的同时,李小军和他的儿子李吕乐也一起提出了新的观点:形成盆景制作技艺的标准化制度,来推动盆景生产模式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我设想的盆景制作标准,集中在中小微盆景上,首先要挑选普惠的树种,再统一生产工艺,批量制作出外表基本相同、管护标准统一的盆景,这样生产出来的盆景,性价比高,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李吕乐今年21岁,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也走上了盆景制作之路,他将盆景市场的未来,放到了和他一样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身上,“盆景的品种、制作成本、养护成本等因素,让它从古至今,就是一个差异大的非标产品,目前,我已经和父亲还有同行尝试批量化生产了一批标准化盆景,已经销售出去近2000盆,销售额近40万元。”

  乡土人才在新技术、新模式上的探索,让花木盆景产业的生机活力愈发充沛。“乡土人才队伍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推共同富裕的生力军。”如皋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胡晓勇表示,下一步将以更实、更灵活、更多元的工作机制,持续加大乡土人才挖掘、培养力度,建设人才振兴、产业振兴新“皋”地。(文/刘海燕 许周欣 吴晓群)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