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美丽江苏讯 为深刻理解把握“千万工程”“浦江经验”“枫桥经验”的精髓要义,领悟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和真理力量、实践伟力,8月16日-8月18日,江心沙农场公司在浙江举办“千万工程”“浦江经验”“枫桥经验”专题学习班。通过“理论课堂+实境教育+交流研讨”的方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学细悟笃行,在生活和工作中坚持好、发展好“浦江经验”“枫桥经验”,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理论学习固本强基。“山川秀丽、文脉深厚、人才辈出......”在浦江县委党校,随着《浦江经验》专题讲座的开始,此次培训班正式拉开帷幕。主讲人从浦江概况讲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声情并茂、深入浅出地讲解“浦江经验”的深刻内涵。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详实的数据,再现了访前精心准备、访中真情接待、访后全面落实的“下访接访先河”创立过程,让大家深刻领悟到践行好“浦江经验”就要坚持人民至上、注重求真务实、彰显职责价值、创新基层治理,常抓“五大机制”和“四化建设”。学员们一边认真听讲,一边认真做笔记,并对授课老师提出的如何“在主题教育中学习运用好‘浦江经验’”等习题展开思考,写在随堂练习本上。在枫桥经验陈列馆,主讲人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声音、立体场景结合起来详细讲解“枫桥经验”的诞生、发展和影响,让大家充分认识“枫桥经验”的重大意义,继承和发扬优良作风,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方法,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实境教育入脑入心。在“万年上山”遗址,学员们在“一粒米”和袁隆平院士题词“万年上山,世界稻源”前久久驻足,近距离接受中国农耕村落文化源头“上山文化”的熏陶,感叹人类遥远而漫长的文明道路;在上河村,学员们被“以‘诗’为媒,打造出丰富旅游文化产业链”的“中国诗人小镇”所吸引,大家边走边看,边看边思,边思边记,努力将参观考察成果转化为推动江心沙农垦风情小镇和农文旅等项目落地的强大合力;在新光村,大家有序参观创客基地和文创园,沉浸在“老文化”和“新精神”交织的氛围中,从“创客精神”联想到“勇立潮头、守正创新”的立新企业文化,凝聚干事创业决心和信心;在枫桥镇社会治理中心,“一室三办”运作模式和数字赋能为江心沙“公司治理”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参考和经验智慧;在枫源村,通过乡村治理样本,解码新时代“枫桥经验”,从“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三上三下’”“人防”+“技防”“法治”+“德治”等形式中找差距、明不足,推动完善江心沙社区治理体系。
交流研讨碰撞火花。“学员必须自己动手撰写发言材料、学习心得、研讨报告等,不准请人代写,不准抄袭他人学习研究成果。”“请全身心投入到学习研究中,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敞开心扉,积极参与讨论,认真思考问题。”学员手册上的这两句话,从第一天的第一堂课起,就成为大家共同遵守的“铁的纪律”,大家分外珍惜这难得的集中学习机会,理论学习有笔记摘抄,有深入思考;现场教学有感慨,有启发;课程结束后有总结,有心得......在课余时间,每个小组都自发开展组内交流会,围绕授课老师留下的思考题、参观学习的心得、如何将此次学习成果转化成推动江心沙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措施等问题交流讨论。此外,在用餐时、在大巴车上、在现场教学过程中,学员们也“热情不减”,彼此交换思考,碰撞思维火花。学员们纷纷表示,“千万工程”“浦江经验”“枫桥经验”都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真经”,精神同源、内核同质、目标同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紧密结合、综合运用其中蕴含的宝贵经验,在产业转型发展、农业现代化、社区治理等方面下苦功见真招,加快推进“强优富美兴”新江心沙建设。(图文/袁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