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美丽如皋讯 “残疾人之家”建设是省、市政府确立的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一直以来,如皋市依托各镇(区、街道)、村(社区)各类服务资源,以日间照料和辅助性就业为重点,着力建设集托养、康复、就业、培训、文体娱乐等各项功能为一体的“残疾人之家”,为残疾人提供便利化、常态化服务,不断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改善残疾人生活水平,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和好评。
如皋市现已建成“残疾人之家”28家,共吸纳了1000多名带有三级或四级残疾人,在“残疾人之家”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比如给服装剪线头、手工包装佛香,过得简单而充实的生活。
“这里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我现在可以依靠双手养活自己了。”每天早上八点半,残疾人于美兰会准时来到吴窑镇“润馨残疾人之家”打卡上班。
“润馨残疾人之家”位于如皋市吴窑镇长庄兽医站隔壁,交通方便,占地面积200多平方米,有康复室、阅览室、休息室、餐厅、工作室等。同时凭借先进康复设备,为残疾人提供医疗、康复、护理等全方位的服务。“残疾人之家”现有肢体、智力、精神三类残障人士共38名,会安排手工活、下象棋、趣味活动等,真正做到“劳逸结合,休闲舒心”。
新时期如何解决残疾人的就业问题,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残疾人之家”通过走访并与爱心企业洽谈,最终决定与服装企业、工艺品厂合作,把“残疾人之家”作为这些公司的外挂车间,企业与残疾人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每月发放劳动报酬。
“残疾人之家”与爱心企业合作,引进了简单易学、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较小且安全可靠的包装加工项目。在这里,残疾人除了可以免费得到日常护理之外,还可以上班拿工资。这种“工疗+”的助残模式,让残疾人和他们的家庭看到了新的希望。残疾人陈某的父母年岁已高,听说儿子到“残疾人之家”上班,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下了,现在儿子有人照料、看护,还能“上班”拿补贴,对于他们家来说已经是十足的好事了。
“这里让我们找到了自信”
“笑”,似乎成了“残疾人之家”里的残疾人脸上最多的表情。33岁的郝传平,患有先天性智力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平时靠父母亲照顾生活起居。由于种种原因,郝传平几乎整天在外闲逛。来到“残疾人之家”后,每天有护理人员帮他照料起居,整个人看起来也干净整洁了许多。
不过,“残疾人之家”要想长期运营,还有很多坎儿要过。“建成容易,给他们找活儿难啊,必须要下一番功夫。”如皋市搬经镇“护爱残疾人之家”负责人朱群林感慨,辅助性就业找的活儿需要难度小、安全性高、不能太辛苦、不能急着要货,可这样的活儿并不好找。
在“残疾人之家”,大家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剪线头、包装佛香等工作。“这些特殊人群里,不少人是第一次走出家门参加工作。靠自己的双手赚钱,让大家找到了自信,也找回了生活的尊严。”朱群林说,除了已经落实的项目,还将拓展经营项目,让有能力、有技术的残疾员工得到更好的职业发展。
如皋市丰畔制衣厂老板朱正华刚开始还有些担心,就怕残疾人做事慢,学不会,但这一观念如今已被扭转。厂里技术人员从剪线头的活儿开始教残疾人,熟能生巧,质量和效率提高许多,到后来残疾人连“翻袖套”这样有点难度的活儿也能完成。
朱正华现在每天都到“残疾人之家”来送原材料,拿成品。“残疾人容易自卑,不少人的生活状况也不好。我们要帮助他们过上相对正常的生活,感受到社会的美好。”
“这里令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走进如皋市长江镇“阅江残疾人之家”可以看到,在不同的活动室里,有的在看书,有的在锻炼,还有的在认真地做着手工,处处散发着“家”的气息。一位残疾人告诉笔者,“残疾人之家”设有图书室、康复室、日间照料室等,为智力、精神和肢体残疾人提供辅助性就业、日间照料、康复训练、技能培训等综合服务。
在康复室内,笔者看到,辅助步行训练器、前臂与腕关节运动器、滑轮吊环训练器等各种器材摆满了康复室,几名残疾人正认真地进行着康复训练。“这些都是适合我们残疾人的专业化器材,使用起来很方便,而且对我们的身体康复大有好处。”
“为残疾人提供辅助性就业是做好残疾人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把本镇的部分残疾人都集中起来,为他们提供一些简单的手工活,让他们在康复的同时还能创收”。长江镇“阅江残疾人之家”负责人石志兵说,目前已有40余名残疾人在这里实现了就业。
“除此之外,我们采取‘工疗+娱疗’模式,丰富残疾人生活,改善他们的精神面貌。”据石志兵介绍,一方面,“工疗”即通过轻便简单的手工劳动,提高残疾人的手工技能;“娱疗”即采用喜闻乐见的健身娱乐活动,丰富残疾人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通过组织残疾人参加简单的集体劳动,不仅达到安定情绪、缓解症状、改善生活状况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残疾人的长期妥善安置。(文图/张鹏 陈嘉仪)
编辑 丛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