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要闻 > 社会民生 > 正文

走出一条富民兴村新路子——记沭阳县钱集镇陈圩村第一书记魏波

发布时间:2021-12-27 21:22:36  |   来源:中国网•东海资讯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DH020
陈圩村地处江苏省沭阳县钱集镇东南角,是“十三五”期间省定经济薄弱村。“2017年以前,村集体收入不足5万元。2019年,全村共有建档立卡低收入户162户,占总户数的四分之一。”

  中国网·美丽江苏讯 陈圩村地处江苏省沭阳县钱集镇东南角,是“十三五”期间省定经济薄弱村。“2017年以前,村集体收入不足5万元。2019年,全村共有建档立卡低收入户162户,占总户数的四分之一。”陈圩村第一书记魏波介绍村里经济数据如数家珍。

走出一条富民兴村新路子——记沭阳县钱集镇陈圩村第一书记魏波

  以“一稻一麦”传统农业为主的陈圩村缺乏特色产业,导致年轻劳动力外流,村域经济发展没有了活力。2020年3月,由江苏省政府办公厅选派的省委驻沭阳县乡村振兴帮促工作队队员魏波肩负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责任使命,进驻沭阳县钱集镇陈圩村,并担任第一书记。两年来,魏波立足陈圩村实际,因地制宜、深挖潜力,聚焦强村富民,采取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方式“精准发力”,整合帮扶资金、完善基础设施、盘活集体资源、发展高效农业,蹚出了一条“抓产业促增收、抓党建促和谐、抓民生促发展”的富民兴村新路子。截至目前,陈圩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突破60万元,并先后获得先进基层党组织、无诉村居先进单位、江苏省卫生镇等荣誉称号;魏波也荣获“优秀第一书记”的荣誉称号。

  抓产业促增收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只有牢牢把握住特色发展这把‘金钥匙’,才能促进村级经济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上任伊始,面对如何突破产业瓶颈这一难题,经过多方考察调研,魏波提议采取“党支部引领+大户+相对贫困户”模式,发展生姜种植,并提出了“帮扶计划”。

  为此,魏波一边积极争取帮扶资金,先后共投资43万元流转土地30亩、建设2000多平方米联栋大棚2个,一边发挥自身资源优势,邀请生姜种植专家到陈圩进行“一条龙”全程技术帮扶指导,并向相对贫困户提供种苗、肥料、技术等支持,激发农户的种植动力。为了帮助种植户解决生姜销路的问题,他还积极协调与南京农贸市场、南京副食品公司签订收购协议,帮助种植户实现产销对接,彻底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发展生姜种植不仅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还带动了村民们的就业,提高了经济收入。”陈圩村党支部书记王永宏介绍,今年仅生姜种植就带动了20多名低收入人口就业,人均年增收2万多元。

走出一条富民兴村新路子——记沭阳县钱集镇陈圩村第一书记魏波

  为帮助乡村振兴,促进陈圩村特色产业多元化发展,魏波带队经过多方考察,招引南京南农高科有限责任公司入驻陈圩村,发展600亩中草药种植项目。“每亩土地流转服务费150元,除了每年为村里增加75000元的土地收益之外,企业每年还将25%的收入返还给村集体,每年又能增加15万元左右的收入。同时还可带动60名低收入人口实现家门口就业。”魏波开心地说。

  为进一步激发乡村经济活力,打造乡村特色产品品牌,在省委驻沭阳县乡村振兴帮促工作队的帮助下,魏波邀请了省电视台、金陵之声等媒体平台到陈圩村开展带货直播活动。同时在南京古林饭店设置了“村上味道乡村振兴沭阳馆”,展示销售沭阳特色扶贫农产品,提升沭阳地方特色产品品牌,解决农户能产不会销、农产品知名度低的问题。

走出一条富民兴村新路子——记沭阳县钱集镇陈圩村第一书记魏波

  抓党建促和谐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基层党建是乡村振兴的‘压舱石’。只有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才能凝聚起振兴陈圩的强大动能。”魏波介绍,陈圩村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是淮海抗日根据地领导机关驻地,现存淮海区政府公署办公遗址、土圩沟及古井等,“红色资源是陈圩村巨大的精神财富,革命精神根植于每一位陈圩人的血脉,为建强基层党组织涵养巨大的动能。”

  为充分激活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更好地服务全村百姓,魏波筹资11万元,对陈圩村党建阵地进行条件改善,购置党群议事会音响、电脑、打印机、办公桌椅等,并将党建文化有机融合,打造全新的党建文化阵地;对村部和卫生室之间600平方米的地面进行硬化,周边进行绿化、亮化,改造后的党群服务中心焕然一新,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硬件配足,党群服务中心的‘面子’有了,更要把‘里子’做实、把软件建好,使之真正成为党员群众的精神家园。”魏波介绍,张圩乡是淮海抗日根据地核心,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新四军不断发展壮大,挖掘这一历史,不仅能为陈圩发展“红色旅游”打下基础,更能提升村民的归属感、自豪感。在后方单位的支持下,魏波协调投资15万元拍摄陈圩村红色宣传片,配套全国十九个抗日根据地之一的淮海行政公署建设。

  与此同时,为打造陈圩村的“红磁场”,把党的声音传递到村民群众的心里,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在省委驻沭阳县乡村振兴帮促工作队和后方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投入了10万元,在该村文化广场安装了一个LED大屏幕,并配备音响等设备,同时以党群服务中心为载体,定期组织开展各类文娱活动。“丰富生活内容的同时,使村民了解了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村里和谐了,群众的内生动力也就更足了。”魏波说。

  抓民生促发展

  张圩九年制学校始建于上个世纪80年代,由于各种制约因素,加之年代长久,教学楼老旧,教学设施不完善,教学条件较差,制约着学校的发展。魏波了解情况后,当即谋划帮助张圩九年制学校开展升级改造。在省政府办公厅的大力支持下,魏波争取了20万元专项帮扶资金,对张圩九年制学校教学楼进行了改造。

  粉刷一新的教学楼、窗明几净的教室、更换一新的课桌椅……走进张圩九年制学校,耳畔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学校旧貌换新颜,成了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教学楼的面貌焕然一新,现在老师也留得住,学生也能安心学习了,家长在外打工也放心多了!”谈起工作队对学校的帮扶,张圩九年制学校校长汤景广满脸感激。

  干部脚底有泥,群众心中才有底。两年来,魏波坚持把开展入户走访作为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有力抓手。走访过程中,魏波逐户宣讲党的政策,倾听村情民意,与农户促膝交淡,询问家长里短,了解农户的基本情况,听取农户的现实困难。患有白血病的低收入户李华“因病致贫”,每周要到省城透析,18岁的女儿还在上中专,家里唯一的收入是李华妻子在村里卖大饼。魏波多次到其家里走访慰问,并帮助李华家确定“调整大饼销售路线”。

走出一条富民兴村新路子——记沭阳县钱集镇陈圩村第一书记魏波

  点点滴滴系民生,一枝一叶总关情。随着一件件事关群众利益的问题得到解决,一桩桩民生实事落地,魏波的为民情怀也浸润到了百姓的心里。漫步村庄,干净整洁的道路,畅通无阻的沟渠,随处可见的绿植,粉刷一新的墙壁,以及群众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似乎都在诉说着陈圩村的巨变。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