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更有温度的“红十字”
中国网·美丽泰州讯 最近,泰兴市虹桥镇同德村的博爱家园组织红十字会志愿者员开展健康义诊活动,为群众提供高血压等慢性病普查并指导用药,同时发放卫生防疫资料,面对面宣讲疫情防控要点,赋予了“志愿服务月”活动更多的“红十字”元素。
“2019年底,同德村在全镇率先启动实施‘博爱家园’建设,目前已建成宣传教育小游园和儿童关爱之家、志愿服务驿站三大阵地,实施了减灾救灾、人道关爱、社区服务品牌创建三大特色项目,为强化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积累了经验”。虹桥镇副镇长朱弘介绍,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和社区群众服务需求,同德村“两委”加快整合爱心资源,不断创新服务载体,全面推行“菜单式”志愿服务,打造了更具内涵、更有温度、更受欢迎的“红十字”,获评江苏省优秀“博爱家园”。
强化应急管理,打造示范社区
“我村已有90%以上的村民因为征地动迁移居虹桥新城。针对城镇社区特点,我们逐年加大投入,加快完善防灾减灾设施,深入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已创成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同德村党总支书记马建文介绍,从2018年起,他们坚持每年开展形式多样的应急消防演练,去年5月12日还承办了泰州市“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应急救援演练,并在活动现场提供应急救护、气象、生态环境等方面咨询服务,邀请市红十字会专家现场讲授应急救护知识,受到群众欢迎。社区群众郭明军表示,他就是通过应急演练和培训讲座掌握了正确的报警方式、灭火器使用方法和应急逃生手段,增强了遭遇突发事件时的自救互救能力。他认为,常态化开展应急演练,能够有效减少火灾等事故危害,这是一件造福群众的大好事。
去年,同德村还多方筹集资金10多万元,以同德中沟风光带为依托,建成了同德村“博爱家园”主题小游园,设有宣传教育、休闲健身等功能版块;并以社区卫生服务室为依托,建成了面向社区群众和外来务工人员的救护站;同时在弘德小区划设专门场地建设避难广场,在每个楼栋醒目位置设立“博爱家园”宣传栏,宣传普及防灾减灾、自救互救、逃生避险、卫生健康等方面知识,促进社区群众的防范意识和能力显著提升。
关爱留守儿童,打造博爱社区
围绕“打造群众身边的红十字会”目标要求,同德村博爱家园在泰兴地区率先探索“村级红十字会组织+社工+社会组织”运作模式,精心组织实施了江苏省级儿童关爱之家项目,为本村的16名困境儿童打造了温馨的避风港。项目实施一年来,本村16个困境儿童已经全部落实爱心结对家庭,累计开展创意手工、音乐疗愈、龙宫格书法、精武跆拳道等实践服务活动36次,开展“一对一”心理疏导20余次、家庭教育6次,开设法律安全课堂12次,最近已成功入选首届泰州市“十佳”社工项目(案例),成为同德村“博爱家园”建设的特色品牌。
“我们坚持从解决困境儿童的衣食住行等现实问题入手,自觉践行‘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增强了博爱家园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同德村负责实施儿童关爱之家项目的村委会副主任凌雯介绍,去年初,疫情刚刚爆发,同德村博爱家园志愿者立即对全村的困境儿童等弱势群体生活状况进行走访调查,并在第一时间组织了大米、食用油和口罩等物资,及时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解决了困难群众的燃眉之急。考虑到学生延期复课,困境儿童的学业无人过问,志愿者就把部分孩子接到村委会办公室,抽空辅导并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坚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定期组织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心智开发和心理疏导,引导孩子们健康成长。
创建服务品牌,打造幸福社区
“博爱家园的建设与运行,必须主动顺应‘推动社区治理、提升社区能力、促进社区发展’要求,才能永葆生命力”。村党总支书记马建文介绍,实践当中,村党总支不断强化党建引领,积极争创社区服务品牌,牵头设立了弘德志愿服务驿站,并动员村“两委”班子成员全部加入红十字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参与宣传教育、业务培训、应急处置等服务。目前,汇聚在“红十字”大旗下的志愿者已经超过200人。结合志愿者特长,同德村博爱家园分别组建了敬老助老、扶贫助残、法律援助等8个专业志愿服务队,就近就便服务社区居民;坚持以楼栋和村民小组为单位,分别落实一名应急救护业务骨干,进一步完善了应急救护网络。每月按照年初计划和项目清单、需求清单、资源清单自主策划开展活动,每年受益人数均在4000人次以上,提升了社区治理和服务能力,先后创成泰州市十佳社区服务品牌和星级社区服务品牌,获评泰州市基层治理和社区防控示范案例。
为进一步丰富红十字志愿服务内涵,村“两委”扶持本村肢体残疾人李立根创办了泰兴首个村级残疾人之家,已被确定为博爱家园志愿服务基地,每年组织残疾人开展户外拓展训练,定期开展送健康体检、送增收项目、送文化礼包、送爱心午餐“四送”服务,提升了残疾人生活质量。志愿者坚持把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作为服务重点来抓,千方百计帮助落实就业项目,并根据托养人员特长进行优化组合,相互取长补短,提高了托养人员的劳动效率和工资报酬。目前,托养人员每人每月可以增加固定收入600元左右,实现了稳定脱贫。(孙纪刚 陈永华 姜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