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要闻 > 社会民生 > 正文

徐州父子两代“愚公” 信守百年合同荒山变青山

发布时间:2018-03-23 13:35:14  |   来源:人民网  |   作者:闫峰  |   责任编辑:许蓉
徐州有座徐山,山上住着位守山的老人刘继忠。30年前,他跟着父亲刘开田上山,在石头缝里种出了森林,被誉为“当代愚公”的父亲前年去世后,接力棒到了他的手里。又到一年植树时,“一

  徐州有座徐山,山上住着位守山的老人刘继忠。30年前,他跟着父亲刘开田上山,在石头缝里种出了森林,被誉为“当代愚公”的父亲前年去世后,接力棒到了他的手里。又到一年植树时,“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徐州感念着这对质朴而倔强的父子,他们的故事写在了600亩徐山的苍松翠柏之间,写在了徐州这座国家森林城市的功劳簿上。他们的故事,起于刘开田签下的一份长达100年的荒山承包合同。

  百年之约

  吹了30年山风,刘继忠从一名壮年变为古稀老人,头顶秃成了“地中海”。30年前的徐山什么样,老人指着自己的头说,就跟他现在的发型差不多。夏天时山上也长草,但是没有树,一到冬天就“秃得很难看”。

  徐州是个多山的地方,仅刘继忠所在的铜山区伊庄镇就有大小山头177座,徐山位于他们吕梁村4公里开外。“西边是狼山,东边是坎拉山,那时候两边都是林场,就中间的徐山荒着。”老人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当地政府多次动员群众承包荒山,自栽自管,因为看不到“收成”,无人响应。

  1988年的春节就快到了,村里又开承包荒山的动员大会,时年61岁的刘开田横下一条心,瞒着家人签下了承包荒山100年的合同。都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刘开田决心已定九头牛拉不回来。在得不到老婆孩子理解的情况下,这个倔老头背着半口袋玉米面,提一口小铁锅,拎着铁镐就上了山。从此,刘开田以徐山为家,再没有回过村里。

  “天当房,地当床,风霜雨水当衣裳,挖块白芋当干粮,艰苦奋斗人不让。”这是刘开田当年战天斗地的壮语。找个背风的山坡,刘开田用碎石块搭了个窝棚,拣来红草白草铺在地上,三块石头支起铁锅,就算安了家。半个月后刘继忠带着酒和肉,也带着全家的“意见”来劝父亲下山过年,非但没有说动他,还被父亲“策了反”。“当时俺大大(方言,指父亲)说了两句话:合同签了,不会反悔;树种定了,没人帮就一个人干到死。”刘继忠随后每天带饭来,跟着父亲一起刨坑种树。

  在荒山乱石中挖坑并不容易。“要挖出坑必须先起开石头,一镐刨到石头上嘣得火星、碎石乱飞,震得两手发麻,镐都拿不住。”刘继忠说,父亲教给他一套破石挖坑的“绝活儿”:先用铁镐尖的那一面在石头上来回划几道,找出两块石头之间的缝隙,再用镐尖把缝凿大,然后用铁镐扁平的一面将石头翘起来搬走。“坑的上坡方向挖得要浅,下坡方向挖得要深,成半月形。这叫鱼鳞坑,容易存水。”多的时候两人一天能挖上百个树坑,“俺大大是想尽量在开春前能多挖几个坑,多种几棵树。”

  坑挖好了,没土也种不活树。坑底垫上些枯草,从石头缝里抠点儿,再从山下背点儿。就这样,春去秋来,寒来暑往,父子俩一干就是6年,硬是在600亩山坡上挖下10多万个“鱼鳞坑”,种下10多万棵松柏苗,这个荒了不知多少辈子的秃岭渐渐披上了四季常青的绿装。

  1999年,镇政府在山脚下为刘开田盖了两间瓦房,后来又加盖了两间,这才结束了10年“山顶洞人”的生活。在刘继忠眼里,父亲对山林的感情比对亲人还重,“外孙子结婚,两次上山请他回去喝喜酒,他不去;外地20多年没见面的亲戚想见他一面,他也不去。”刘继忠记得清楚,直到2016年12月以90岁高龄去世,父亲刘开田没有一天离开过这片亲手植下的山林。

  护林“三防”

  一只手掌尽可能张到最大,把大拇指和中指指头之间的直线距离作为一个计量单位,在徐州这叫“一扎”。刘继忠说,“四扎”大约是一棵松树一年的生长高度。可是,要保证一棵树顺利长满“四扎”,他们要做的保护工作起码有“三防”,即防羊、防人、防火。

  “松树好活,有点儿水就够使,最怕人为破坏。”当地多养羊,刚种下的树苗不到半米高,正好是羊可以够到的高度,“树头一旦被羊啃了,整棵树就废了。”

  为了防羊,他们想了不少招儿:除每天分班巡山外,小树苗周边种上了密密麻麻的花椒树,“带刺,羊不敢钻”,重点地方还要盖上同样带刺的酸枣枝条形成第二道防线。挡了羊,自然就会招来羊主人的不满。刘继忠说,为了护林,他们“得罪”了不少人。村里有个养羊大户,有一天把羊赶到了徐山上,刘开田坚决不让,对方骂刘开田“死了都没有地方埋”,刘开田回他:“我死就死在徐山上,永远看着不让你的羊糟蹋俺这些小树。”

  其次是防人。“以前上山挖蝎子的人多,那些人根本不顾及小树苗,掀起来的石头很容易把树苗砸断。”管不住挖蝎子的人,就想办法管住藏蝎子的石头,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散落的石头挪挪窝集中堆放。也就是从那时候起,刘继忠养成了爱搬石头的习惯。记者在徐山看到这样一幅景象:漫山树林里遍布着几百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石头堆,如同一处处坍塌的碉堡,从山脚延续到山顶。

  山林怕火,防火不是小事。刘开田父子早些年就地取材,在山的四周用石头垒起了一道50公分宽、1米高、2000多米的防火墙。为这道防火墙,爷俩前前后后修长城一样垒了五年。1987年种下的第一批松树,现在已经长过了碗口粗,刘继忠用两只手掌合在一起还“扎”不过来。“现在树长大了,这些防火墙基本用不着了。”但刘继忠还是习惯于每天沿着走几遍,看到有塌落的地方还会用石头补上。

  右手一把镐头,左手一把铁锨,这身行头基本上成了刘继忠的标配。“镐刨那些长乱了的连翘灌木根,锨用来填石头坑。”老父亲作古了,现在70岁的刘继忠心思全在这林子上。眼下,刘继忠的重点任务是防人偷石头当建材卖,“把石头一挖,山不就空了?山空了树还咋活?”每年到了摘松子儿的季节,他更要一天到晚守在山上,“有人来够松子不怕,怕的是把树枝勾断了。”一天要巡视多少遍,刘继忠没数过,“大概要走30多里路吧。”

  父子英雄

  巡山累了的时候,刘继忠会坐在山顶的石头上望着不远处的狼山狙击战烈士纪念碑陷入沉思。徐州是当年淮海战役的主战场,纪念碑纪念的是在淮海战役狼山阻击战中牺牲的79位华东野战军英雄烈士。

  每年清明节前后,刘继忠都能看到烈士陵园里络绎不绝的瞻仰队伍,“英雄”两个字就不停地在他脑海里闪现,就像年轻时看过的那些老电影里的人物。他也会想起从前和父亲一起上山挖坑种树的情景,“以前的事情越想越清楚,真老了。”

  看够了,歇好了,站起身来的刘继忠拍拍屁股上的土,随口向记者说一句“俺大也是英雄”,转过身,沿着石头防火墙下山。问他为什么这么想,他说父亲做了别人没做和不敢做的事,而自己只会看山,没别的本事,“不敢和俺大大比。”

  “当代愚公”刘开田,这位有着大无畏精神的农民是儿子刘继忠眼里的英雄,也是徐州市、江苏省乃至全中国的英雄。1997年7月1日,刘开田71岁那年入了党;2012年4月被评为“诚实守信中国好人”,同年获得江苏省首批美德基金资助;2013年9月23日,江苏省第一家“好人园”在徐州落成,刘开田的雕像首批入园。

  子承父业的刘继忠也是江苏省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有人来访的时候,他会翻出父亲生前获得的15项荣誉证书和奖牌,虽说他连证书上的字都读不全,但他知道那些证书的份量有多重。尽管用蛇皮袋子、布包、塑料袋包了好几层,又用塑料桶装着挂在梁头上,还是没能防住老鼠咬,“好几本都咬破了,这是党和政府给俺大的荣誉,俺没保护好,怨俺。”

  接替父亲看山之后,刘继忠夫妻就一直住在山上,一年前因为小孙子出生,老伴儿回家带孩子去了。提起小孙子,刘继忠眼睛放光,嘴角的皱纹都笑开了,“承包期还有70年,到那时候小孙子70岁,他也该有孙子了。”

  刘继忠想着,他是看不到百年承包期到的时候徐山的样子了,但他相信徐山青山常在,子孙们的日子也会好过的很了。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