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要闻 > 社会民生 > 正文

九寨沟20名遇难者身份确认其中11人为游客 最大有57岁最小仅仅11个月

发布时间:2017-08-13 08:51:09  |   来源:中国新闻网  |   作者:王煜  |   责任编辑:DH033
【九寨沟20名遇难者身份确认其中11人为游客 最大有57岁最小仅仅11个月】昨日晚间,新京报记者从四川省政府新闻办获悉,截至12日下午4时50分,九寨沟7.0级地震全部24名遇难者中

  【九寨沟20名遇难者身份确认其中11人为游客 最大有57岁最小仅仅11个月】昨日晚间,新京报记者从四川省政府新闻办获悉,截至12日下午4时50分,九寨沟7.0级地震全部24名遇难者中,已确认20人身份,其中11人为游客。

  新京报记者获得的一份由阿坝州政府应急办提供的遇难者名单显示,全部20名已确认身份遇难者中,最年长者为57岁,最年幼者仅11个月;四川籍遇难者7人,广东籍3人,甘肃籍3人,湖北籍2人,甘肃、浙江、江西、福建、陕西各1人。


【九寨沟20名遇难者身份确认其中11人为游客 最大有57岁最小仅仅11个月】

  其中,新京报曾报道的广州教师一家三口失联,其女陈月瑶也在遇难者之列。

  四川省政府新闻办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其余4人身份正在核实。

  ■ 相关新闻

  九寨黄龙机场旅客疏散基本完成

  据新华社电 12日是九寨沟地震发生后的第5天,经民航系统各单位通力合作,当地旅客疏散任务以及救援人员物资的紧急转运、各类飞行保障任务正常有序开展。

  记者从民航局获悉,截至12日,九寨黄龙机场已连续5日实现旅客零滞留,旅客转运疏散任务已基本完成。

  目前,到达九寨黄龙机场的出港旅客大幅减少。12日晨,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组织协调相关单位在九寨黄龙机场现场召开例行情况分析协调会,根据到达九寨黄龙机场的旅客情况,安排东航MU2368航班搭载18名旅客飞往西安。16时52分,随着东航MU2368航班从九寨黄龙机场起飞,当日机场已无滞留旅客。

  根据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统计,从地震发生至8月12日17时,民航共保障抗震救灾飞行127架次,从九寨黄龙机场安全运输出旅客2456人次。

  ■ 灾情

  地震最大烈度九度灾区建筑物整体垮塌少

  中国地震局12日发布,九寨沟7.0级地震最大烈度达到九度,六度区及以上总面积为18295平方千米,共造成四川省、甘肃省8个县受灾。

  引发次生灾害较严重 增加救援难度

  记者看到,灾区建筑物虽然不同程度受损,但整体垮塌的情况比较少见。地震专家认为,这是由于震区建筑抗震设防水平较高、房屋选型合理、农村民居抗震设防工作扎实、震源深度相对较深等多方面原因共同促成的。

  此次地震震区属于高山峡谷地区,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较为严重,增加了救援和人员转移安置难度。

  中国地震局现场工作队新闻发言人雷建成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此次地震九度区涉及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漳扎镇,面积139平方千米。八度区涉及九寨沟县面积778平方千米。

  据介绍,九寨沟7.0级地震中建筑物损毁程度远低于青海玉树7.1级、四川芦山7.0级、云南鲁甸6.5级地震,这首先与震源深度较深密不可分。芦山7.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3千米,鲁甸6.5级地震为12千米,玉树7.1级地震为14千米,而本次地震为20千米,地震波传播到地面的距离长,能量得到衰减,对建筑物的破坏力也会减弱。

  汶川地震后新建筑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李志强介绍,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九寨沟县及附近区域设防烈度为八度,震区房屋建筑抗震设防水平较高,抗震性能总体较好,特别是经过汶川地震恢复重建后的新建建筑达到了抗震设防要求,经受住了此次地震的考验。

  “景区及城镇建筑物多采用了框架结构,乡村传统民居多采用穿斗木结构,抗震性能较强,房屋倒塌和严重损毁的比例很低。”李志强说,房屋倒塌减少,自然大大减少了人员的伤亡。

  近年来四川省地震、住建等部门加强了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管理和指导,从建筑设计、工匠培训、宣传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工作,这些在这次地震中充分显现了成效。同时,重灾区除景区人口集中外,其他区域村寨稀疏,总体人口密度较低。

  记者还了解到,目前四川省已开始着手组织专业力量,对灾区的房屋建筑开展震后安全性鉴定工作。李志强提醒广大受灾群众,已明显不能正常使用的房屋,要禁止随意靠近和进入;对那些受损不重、但又不确定是否安全的房屋,应根据鉴定结论来决定是否可以使用。

  地震烈度反映的是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遭受地震影响破坏的程度,地震烈度调查与评定是地震事件应对与处置工作的基础和依据。

  据新华社

  ■ 揭秘

  “地震预警系统”和“播报机器人”如何运作

  九寨沟7.0级地震发生后不久,汶川县电视台电视画面变成蓝底白字预警信息,从40多秒开始倒计时。据汶川电视台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地震预警系统在发挥作用。

  同样,九寨沟地震发生后18分钟,中国地震台网官方微信平台推送了一条由写稿机器人自动编写的地震速报信息,不仅快捷精准,而且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和“地震预警系统”的出现引发网友关注。

  地震预警能起到安定人心的作用

  “‘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是国家地震台网研发的智能机器人。”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数据服务部副主任侯建民说,它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实体机器人,而是一套能够执行命令的计算机程序。

  侯建民告诉记者,国家地震台网从2015年开始研发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2016年投入测试,目前编写一条速报最短用时5秒。地震速报编写完成后,将自动分发到多家互联网平台和新闻客户端,一分钟内覆盖上亿用户,实现自动产出和分发的全链条高效率服务。

  提前几秒到几十秒的地震预警,能起到什么作用?“依据预警烈度和建筑的抗震烈度,地震预警分别能起到逃生、避险、安定人心的作用。”地震预警系统研发人员,地震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表示,在预警烈度大于建筑的抗震烈度时,地震可能引起房屋建筑倒塌,提前几秒的预警能让百姓迅速反应并逃生;当预警烈度在4-6度左右,房屋天花板可能脱落,地震预警有助于逃生;在预警烈度在2-4度,建筑物多是晃动而不至于被破坏,地震预警更多起到安定人心的作用。

  速报、预警能有效降低地震灾害

  “大震巨灾对国家公共安全构成严峻挑战,也给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威胁。地震速报和地震预警都是降低地震灾害的有效手段。”青海省地震局监测预报处处长马玉虎表示,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于2015年6月批准立项、启动实施。

  项目建成后,华北地区、南北地震带、新疆西北部地区、东南沿海地区等重点地震预警区,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几秒至十几秒,地震预警系统会利用专用的终端自动对行业专业用户持续发送地震预警信息,同时会利用民用报警终端、电视、广播、手机和电脑等设备发布强震躲避警报。

  “地震预警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公众熟知逃生技巧和避险知识,遇到地震时知道可以使用哪些逃生技巧和避险常识。”马玉虎说:“如果你不了解这些信息,地震预警信息发出后,可能带来更多恐慌。”

  马玉虎还表示,地震预警信息收集、汇总、发布要统一,可通过立法制定《地震预警管理办法》,才能充分发挥地震预警作用,有效减轻人员伤亡和降低次生灾害。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