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新闻 > 食品 > 正文

进口奶大多只对中国销售 超长保质期进口奶靠谱吗?

发布时间:2016-03-01 17:08:50  |   来源:中国青年网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佴蕾
随着近年来进口牛奶纷纷进入国内市场,进口牛奶一路厮杀,已经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国外这些超长保质期的牛奶大多只针对中国市场销售,不禁使人质疑。

  卞广春

  ●建议

  国产奶企要抓住优势

  进口牛奶保质期比国产奶多一倍,并不是因为品质好,而是不得已而为之。据专业人士介绍:“进口牛奶首先要经过出厂检测、出境检测和入关检测三道程序,仅所在国检测大概需要8至10天,随后进口牛奶的海上运输时间一般为30至45天。此外,报关还要2周,商检要15天到1个月。这些时间是硬性规定,没有一个环节可以省略。”这就意味着,进口牛奶至少要有2到3个月时间,在“路上”。假若,保质期只设定6个月,进口奶将面临一上架就即将过期的尴尬。因此,进口牛奶不得不冒险“延保”。

  保质期是进口奶最大的“劣势”,也是国产奶翻身的重大契机。然而可气的是,国产奶并未抓住契机,大肆宣扬自己的优势,反而在保质期问题上频频向国际“看齐”。比如某些高端牛奶号称保质期为9到12个月。无形中给消费者一种假象——保质期越长,说明牛奶的工艺水平高、品质好。如此一来,进口奶的劣势,反而被忽略不计。可见,面对进口奶“延保”,国产奶企愣是把一手好牌打坏了。

  那么,面对进口奶“延保”,“牌”该怎么出?首先,国产奶企要敢于亮出自己的王牌。保质期优势无疑是国产奶企的王牌,也是国产奶翻身的契机。国产奶企必须要敢于亮出自己的优势,并加大工艺水准更高的巴氏灭菌法牛奶的供给。用自己的鲜,将延保的进口奶挤出市场。其次,相关部门要制定更严苛的保质标准,对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亮“红牌”。进口奶企将“延保”的牛奶面向中国市场,而在本国则生产短保质期的产品,显然这是对中国消费者的不尊重。相关部门必须要提高牛奶的准入标准,将不符合要求的牛奶红牌罚下。唯有如此,鲜奶才可能把“延保”奶顶出市场。薛家明

  ●剖析

  破除媚外消费心理

  不是媒体的披露,恐怕许多人尤其家庭主妇们,始终会深陷进口牛奶保质期长就是品质优越的误区里。只有剖析其中原因和心理,才能帮助揭开“洋牛奶”的神秘面纱,从而回归营养保健的正途。

  一是迷信心理。迷恋名牌、崇洋媚外,国外的月亮比国内圆,这是长期以来许多人的消费心理,这种消费观念下,势必让包括“洋牛奶”在内的洋品牌迷惑了双眼,认为进口的、品牌的、贵的就一定是好的,从而盲目推崇“洋牛奶”,拒绝国产奶,却不知在这种“外来和尚好念经”的消费“盲视”中,也跌入了营养健康的盲区,亏了身体又亏钱。

  二是懒人思维。如一些上班族所言,正是看中了“洋牛奶”保质期长达一年的“优点”,才放心大胆一次性购进许多“洋牛奶”。

  三是科盲误区。许多人只听说牛奶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元素等,却不知如何正确饮用牛奶;也不知所有的加工、储藏食品,其营养成分相比“原生态”食材,都可能有所变化;更不知“洋牛奶”存在新鲜度的短板,其长达一年的保质期,是因为不得不采用超高温杀菌的加工生产技术,但这是以牺牲牛奶品质为代价的,在瞬间杀菌的同时,也会损失维生素C、B、可溶性钙等有益营养元素,而随着保质期的延长,氨基酸消失、蛋白变性、口味下降等现象也愈加明显,严重破坏牛奶营养,以至于喝牛奶失去了原先的意义。

  因而,破除迷信、媚洋的消费心理,正视“世界上90%的国家的90%的牛奶都是低温奶,就是为了保证牛奶的营养不被破坏。”“目前市场上大部分进口牛奶都是只针对中国市场销售”的现实,克服懒人心态,普及健康饮食常识,多进补使用新鲜食材,减少加工储藏食品使用,培养健康生活方式,远离健康养生误区,才是理性、健康消费和保健养生的正确之道。

  符向军

  ●三言两语

  朋友送一箱进口牛奶,不爱喝,像白开水似的。

  ——孙家军

  小区里经常有订三元牛奶酸奶每天送的,应该是够新鲜,就是压力大——一天不喝一下子压力就来了。

  ——黄用

  喝牛奶为了补充蛋白质和钙就好了,这两个成分都不容易被高温加工破坏,至于其他那点少得可怜的维生素,吃别的食物就能补回来。

  ——欧阳玫

  看你怎么方便!每天路过超市就买保质期短的巴氏杀菌奶。不经常逛街,就买保质期长的超高温灭菌奶。不方便保存牛奶的,比如上学住校,奶粉也不错!

  ——蔡图图

  保质期一年的常温奶国外也很常见啊,最起码德国每个超市都有卖。跟冷藏的牛奶是两种消毒灌装系统,都各有利弊,各有营养上的损失,根据个人喜好买就好啦。

  ——李河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