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文化赋能蟹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峰会在南京举办
中国网·美丽江苏讯 九月圆脐十月尖,持螯饮酒菊花天。10月28日,由江苏省食文化研究会、中国食品报主办,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江苏省自然资源厅、江苏省乡村振兴局指导,浙江七禾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宁耕漁水产农民合作社特别协办,江苏今世缘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宁耕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协办,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中科苏州地理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支持,江苏省食文化研究会食材文化委员会、中国食品报江苏记者站承办的“食文化赋能蟹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峰会暨高淳蟹三湖·营养健康大闸蟹品鉴会”在江苏南京成功举办。
峰会以“蟹业创新发展·生物科技先行-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我们的责任”为主题,旨在通过食文化赋能蟹业创新,助力高淳“蟹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蟹三湖”品牌的影响力,以“好蟹富乡亲”的理念奋力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
活动现场,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陈金标、浙江七禾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柴宏辉、二十四节气自然学院首席科学家、中科苏州地理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书记齐德利、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硕士生导师刘小莉分别作了主旨演讲。此外,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发展处一级调研员周林华、中国食品报江苏记者站站长陈世友、澳门食文化研究会董事、御品屋有限公司董事长何秀华、南京市高淳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马秀红、南京宁耕漁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唐胜全就“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食文化赋能蟹业发展”、“食文化赋能河蟹区域公用品牌维护与可持续发展”等多角度进行了深入交流。
中国食品报副社长、总编辑刘彤表示:“中华食文化源远流长,其发展始终以食品行业的发展为牵引。从战略高度认识中华民族的食文化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充分运用中华民族的科学的先进食文化,振兴我国的农业和食品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助力高质量发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绿色是高淳的底色,生态是高淳振兴发展的根基。近年来,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擦亮生态底色,以绿为‘魂’、以水为‘宝’,围绕生态养殖、品牌强化、设施升级等方面持续提升产业水平,加快推进螃蟹全产业链发展。希望高淳激活食文化效应,赋能蟹业高质量发展,引导蟹业以文化为基础、市场为导向,调整和优化产业、产品结构,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促进产品、品牌、品质创新,在促进螃蟹全产业链发展和食文化融合创新发展上走出一条新路。这也是我们举办‘食文化赋能蟹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峰会’的应有之义。”。
据江苏省食文化研究会会长陈苏华介绍,高淳湖大闸蟹自古有名,膏肥肉鲜为中华螯蟹的名品。改革开放后,高淳蟹业得到快速与科学的发展,今年在生物科技方面取得令人欣喜的突破性成就,借此峰会之机,江苏省食文化研究会邀请业内专家共同分享成功经验,并为促进高淳蟹业高质量发展把脉问计。
兴产业,生态担纲“唱主角”。俗话说“好水出好蟹”。高淳拥有“三山两水五分田”的生态黄金比例,区域内河网密布,水草丰茂,地理、自然资源得天独厚,高淳被誉为“江南圣地、鱼米之乡”。近年来,高淳区委区政府认真落实关于“三农”工作部署要求,坚持“生态立区”战略,把螃蟹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螃蟹养殖为主的生态养殖已成为全区农业的支柱产业和实打实的富民产业。数据显示,今年高淳区螃蟹养殖面积达21.58万亩,全区螃蟹苗种放养2.3亿只,总产量预计达1850万公斤,走出了一条生态美和百姓富同频共振的新路子。
科技引领农业,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从繁育到饲养,从粗放式培育到智慧化养殖,高淳大闸蟹养殖行业一直在创新。其中,“蟹三湖”品牌便是代表之一。该品牌由南京宁耕漁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创立,其初衷是把从蛋白虫养殖到螃蟹养殖再到水质保护做成全产业链。“蟹三湖”品牌螃蟹养殖用的饵料是浙江七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采用“预处理+生物昆虫转化”工艺,让餐厨垃圾变废为“宝”,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生态效益,实现多方共赢。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政府解决了餐厨垃圾处理难题,对水环境亦有积极的改善作用,另一方面大大提高了虾蟹鱼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南京宁耕漁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始终坚守“养好蟹,卖好蟹”的初心,组织广大的养殖户加入到合作社中,从源头开始把控质量,让高淳固城湖大闸蟹在质量上上升一个新的台阶,坚持“好蟹富乡亲”的发展理念,让更多的养殖户老百姓受益,让更多优质肥美的“蟹三湖”营养健康大闸蟹走出高淳,走进城市。
在接下来的品鉴会现场,一只只青背白肚、金爪黄毛的螃蟹被放上评比台,专家评委从体形外观、活力、肥满度、口感等四个方面对螃蟹进行综合评分。来自各个镇街道的养殖户在品蟹中交流各自的螃蟹养殖成果和技术经验。在享受舌尖盛宴的同时,精彩的文化活动同步开展,为到场嘉宾奉上一场独具创意的美食文化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