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奋力书写‘走在前、做示范’新答卷”系列新闻发布活动第八场——“全力建设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宿迁实践取得新突破”专场新闻发布会在南京召开,发布宿迁建设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举措。
据介绍,近年来,宿迁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厚实的“宿迁答卷”。地区生产总值十年跨了三个千亿台阶、去年达4398.07亿元,排名从2014年的全国95位提升至68位、每年前进2-3位;人均GDP上了五个万元台阶。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十年翻一番,城乡收入比1.57:1、全省最低。工业总产值上了四个千亿台阶、去年突破5000亿元,位列国家先进制造业百强榜第76名。白酒产业营业收入、膜材料产值、光伏组件产能分别占全国6%、5%、4%,新能源产值突破千亿。服务业增加值达两千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值突破1300亿元。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省10%以上,花木产业产值占全国5%,大闸蟹出口量连续18年位居全省首位,农业主导产业群链综合产值近千亿。获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林木覆盖率、中心城市绿化率居全省第三、第一,PM2.5浓度十年下降了50%,国省考断面优Ⅲ水体比例达96%、创历史最好水平。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城市信用监测排名全国第五,市区社会文明程度连续多年位居全省首位。
下一步,宿迁将坚持“四化”同步、彰显特色优势,全力建设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宿迁新实践取得新突破。攻坚千亿级产业,打造长三角优势群链集聚地。实施千亿产业三年攻坚行动,推动新能源“产、发、储、用”一体发展,构建纺织“一根丝、一匹布、一件衣”全产业链,大力培育新型食品产业,高端纺织、绿色食品产值今明两年突破千亿。根据产业特色,打响“中国酒都”“ 中国膜城”“ 华东光谷”品牌,明年酒产业、膜材料、激光产值分别达530亿、300亿、100亿。实施“百亿龙头、上市企业、专精特新”拔尖工程,2025年上市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分别达20家、50家。
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长三角高端产业承载地。制定出台新质生产力“1+3”三年行动方案,实施传统产业焕新行动,每年组织实施焕新项目400个以上。开展新兴产业壮大行动,加快建设江苏新兴集成电路产业基地、长三角高端医疗器械先进制造业基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40%、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2%。开展培育未来产业三年行动,构建前沿新材料、新型储能、氢能、元宇宙“3+1+X”未来产业体系,争取到2026年产值突破500亿元。
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地。实施创新梯队打造计划,2026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0家、科技型创新企业超2000家,每年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30个以上。实施科创资源集聚计划,加快建设江苏人才协同发展改革示范区,每年转化高科技成果项目300个以上。实施智改数转网联计划,每年新增3个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5家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目前已创成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42家,2026年能够达到55家,致力打造江苏省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
推进“四化”同步集成改革,打造长三角优质要素协同地。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数实融合”、工业与服务业两业融合“”、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农业“接二连三”等新机制,2025年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到65,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年营收超1600亿元,城市化率超66%。立足长三角,衔接东中西,推动运河宿迁港与连云港海港、徐州陆港、淮安空港“四港联动”,促进港航产一体发展,2025年临港产业规模将会突破4000亿元。
提升共建共享水平,打造长三角美好生活幸福地。坚持产业创业就业联动,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产业和项目,每年吸引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6万人以上,2025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3.6万元以上。高水平建设民生“七有”,切实抓好78项民生实事,持续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许竹 许雪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