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新闻 > 江苏发布 > 正文

献礼建党100周年|南通奋力建设长江口绿色生态门户 打造美丽典范

发布时间:2021-05-27 20:56:47  |   来源:中国网•东海资讯  |   作者:沈洁 许竹  |   责任编辑:DH019
5月27日,在江苏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活动生态文明专场发布会上,南通市发布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在打造长江口绿色生态门户方面取得的成果。

献礼建党100周年

  中国网·美丽江苏讯(沈洁 许竹)5月27日,在江苏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活动生态文明专场发布会上,南通市发布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在打造长江口绿色生态门户方面取得的成果。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关系人民生活幸福。南通市全力推动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治,奋力建设长江口绿色生态门户,努力让天蓝地绿水清成为南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污染防治攻坚力度空前,环境质量显著改善;长江大保护全面推进,岸线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比例由48:3.5:48.5调整为35.1:4.3:60.6;建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

  昔日脏乱差 今日成生态绿廊

  过去的南通城是“滨江不见江、近水不亲水”。近年来,南通市坚持“产业退、港口移、城市进、生态保”,整体搬迁狼山集装箱码头,全面取缔硫磺等散货码头,依法关停并转“散乱污”企业200多家,拆除民居、非居2500多户,全力打造17平方公里面向长江、鸟语花香的“城市客厅”。同时在省内率先实施化工行业负面清单管理,取消海门、启东两家沿江化工园区化工定位,2017年来累计关停化工企业434家。在全省率先完成长江禁捕退捕,沿江造林绿化3425亩,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物种数量从2234种增加到3500种,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现在的长江边,成为人们流连忘返的天然氧吧和生态绿廊。

  铁腕治污 空气质量保持优先

  南通市坚持“治企、管车、控煤、降尘、禁烧、联防”原则,协同推进PM2.5和臭氧“双控双减”,全面开展挥发性有机物重点行业、重点地区、重点集群的深度治理;聚焦薄弱环节,深入开展扬尘治理“654”、柴油货车污染攻坚“410”专项行动,在全省率先实施扬尘违法快查快办;强化重点行业深度减排,全市火电企业燃煤机组、热电企业机组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全市清零;建立空气质量异常预警和应急管控机制,提前预警、果断“削峰”。南通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连续3年全省第一,臭氧浓度保持全省最低,是省内首批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城市。

  碧水保卫攻坚铸造新时代南通治水精神

  南通市坚持“水岸共治、江河联治、全域防治”,深入落实“河长制”、“断面长制”和“湾(滩)长制”,持续开展重点断面整治提升行动,推进4300多家“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实施2264个长江入河排口、423个入海排口溯源监测,2020年31个省考以上断面优Ⅲ比例达到93.5%,主要入江入海河流全面消除劣Ⅴ类,创“十三五”以来最好成绩。积极探索“系统化思维、片区化治理、精准化调度”治水模式,开展主城区河道水环境“一控三自然”治水新实践(控源截污、自然活水、自然做功、自然净化),中心城区100平方公里内主要河道达到Ⅲ类水质,成为城市治水成功范例。

  减污降碳绿色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南通市积极探索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协同并进的路子,一手抓增量,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严把环保、政策、安全底线,培育一批百亿级以上临港型、基地型、旗舰型产业项目,壮大一批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一手优存量,对照“三线一单”管控要求,研究制定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和重点行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统筹规划全市域排放结构与总量,针对纺织印染、化工、火电等八大行业提出污染物排放约束性指标,从源头推进低碳减排。2020年南通市单位GDP能耗为0.2593吨标煤/万元、全省最低。

  环境基础设施能力建设大幅提升

  南通市、县两级全部组建水务公司并实体化运作,推进污水处理“建、管、用”一体化,累计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84座、日处理能力154万吨,所有污水处理厂实现一级A提标改造。编制《南通市固体废物处置能力建设专项规划(2019~2030年)》,危废处置能力达30.14万吨/年,比“十二五”末增长16.6倍,基本实现产废处废平衡。全市基本建成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体系,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推进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建设,加快构建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监控体系,建成各类空气、水自动监测站251个,分别达到“十二五”末的6.2倍,基本实现重点区域、流域监控全覆盖。

  共治共建大生态环保格局全面构建

  南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担任污染防治攻坚战总指挥长,实施“月督查、季点评、年述职”的工作机制,每季度在媒体通报考评结果和排名靠后的镇(街道)和村(社区),压实生态环保责任“最后一公里”。每个月市政协牵头组织“三代表一委员”进行常态化督查,形成全面发动、全域覆盖、全员参与污染防治的整体格局。同时不断完善生态环境领域法律法规体系,先后制定修订了南通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城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市区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创新环境经济奖惩制度,在省内率先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实践引领区”建设,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试点、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形成“南通模式”。人民群众对环境的获得感明显提升,2020年度公众生态环境满意率达到93.2%,比较2018年度提升了4.8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二。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