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新闻 > 江苏发布 > 正文

献礼建党100周年|常州“五大明星城建设”结硕果 人民生活更美好

发布时间:2021-05-20 15:05:26  |   来源:中国网•东海资讯  |   作者:沈洁 许竹  |   责任编辑:DH020
5月20日,在江苏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活动人民生活专场发布会上,常州市发布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民生工作取得的成就。

献礼建党100周年

  中国网·美丽江苏讯 (沈洁 许竹)5月20日,在江苏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活动人民生活专场发布会上,常州市发布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民生工作取得的成就。

  近年来,常州市围绕工业智造、科教创新、文旅休闲、宜居美丽、和谐幸福五大明星城建设目标,坚持民生领域“建体系”与“优质量”同步推进,“强投入”与“创特色”同时发力,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连续多年超过75%,在全省率先实施了为民办实事项目票决制并实现市县乡三级全覆盖,构建了城乡一体、较为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打造出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新格局。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7805.3亿元,总量位居全国第26位、5年前进8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080元,2014年城乡住户一体化改革以来年均增长8.0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60529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达32364元,自2008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连续12年持续缩小。

  深耕优质均衡教育 筑梦孩子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常州市累计投资213.4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321所,总建筑面积447万平方米,增加学位17.5万个,省市优质幼儿园达86%以上,全市在优质幼儿园就读的学龄儿童达90.07%;优质义务教育学校达92%以上,在优质义务教育学校就读学生达89.76%;流动就业创业人员随迁子女90%以上在公办学校就读;省四星级高中25所,占71.42%,5所高中获评江苏省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立项(培育)学校,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成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地级市”。形成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优质多样、职业教育优质高端的发展态势。

  同时,围绕培养更多“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目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丰富拓展学生成长路径,建起4座“职教综合体”,成为国家首批“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综合实验区”,全市每年培养技能人才10万人以上,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达1212人,连续六年位居全省第一。

  创新养老服务模式 让老人安享幸福晚年

  常州市以获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国家级改革为动力,打造“康养常州”金字招牌,建设“康养+”产业集聚发展高地,养老与医护相融合、事业与产业相融合、传统模式与新兴业态相融合“三项融合”模式享誉全国,建成各类养老机构119家、城市街道级社区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33个,老年助餐实现城市社区全覆盖,城乡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占比分别达到80%和47%,持续加大政府购买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力度,覆盖人群扩面到80周岁以上老年人。

  同时积极推广文化养老,以四级老年教育网络为主体,多种教育载体为补充,覆盖城乡的老年教育网络体系基本形成。走进数字生活,通过提供更多智能化适老产品和服务、提高文体场所服务适老化程度、开发设计适老智能应用,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融入现代社会。

  聚焦全民健康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常州市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到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市人均期望寿命达82.83岁,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综合水平达32.8%,均位列全省第一方阵,荣获全国健康城市建设示范市、健康江苏建设示范市。

  常州市坚持把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列入每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优化卫生资源布局,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国家基本标准达标率位列全省第一,城乡每万居民拥有6.3名全科医生,保持全省前列。全面实施14类5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实施母婴安康工程,着力维护重点人群健康。不断改善医疗服务体验,建成紧密型医联体20个、专科型医联体105个、全市县域内就诊率超过90%,“就诊一卡通、医疗一账通”全面推广,获评“2018年中国政府信息化管理创新奖”,以服务共享释放民生红利。全面实现与上海、安徽、浙江的异地就医门诊联网结算,门诊联网结算率已达90.26%,年内全市13家三级医院全部建成互联网医院。

  兜牢民生底线 触摸幸福温度

  常州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居民医保、新农合“两保合一”和城乡低保一体化,190多万农民与城市居民享受同样医保、低保待遇,大病保险做到全覆盖,推出“常州惠民保”商业补充保险,对基本医保“三重保障”外可能发生的其他高额医疗费用进行补充保障,今年,政府出资730万元,为全市6.3万名困难群众统一购买,进一步缓解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同时,实施精准脱贫,全市所有行政村村级集体总收入超过100万元以上,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现大市一体化。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困境儿童分类保障政策,兜牢基本民生底线。以“335”党建工作法理顺社会组织党建管理机制,实施“党建引领公益益事一起来”等公益项目,每年投入近3000万撬动近千项以帮扶济困、养老助残为主要内容的优质服务项目落地城乡社区。首创慈善大病补充保险并实现全民化,打造“慈善一日捐”“慈善超市合伙人”等慈善品牌,连续4次入选全国公益慈善城市百强榜。

  补齐住房保障短板 乐享安居宜居生活

  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常州聚焦大板房改造等百姓痛点、难点问题,着力创造更有品质的城市空间、更为舒适的居住条件、更加优美的生态环境,更贴心的物业管理模式。在全省率先开展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服务工作,创新打造“红色物业先锋管家”为民服务项目。63个老旧小区融入周边历史环境、彰显里弄文化要素,打造最有温度、人人向往的人居首选地,老城厢焕发新魅力。通过增核、扩绿、连网,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26%,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33平方米,花卉“一园一品”,家门口的“口袋公园”移步换景,“月月有景赏,季季有花看”成为常州市民观花赏景的新常态,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称号。

  2020年,常州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50.8平方米,比1949年增长11倍,人民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住房保障全覆盖工程被住房城乡建设部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市累计有5.4万户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享受了公租房、经适房政策,超过15万新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得到相应的住房保障,形成住房保障工作的“常州经验”。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