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美丽江苏讯(许竹 周永金 魏林娜)文农旅融合是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消费需求的关注热点。依托乡村丰富的文化资源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文旅融合产品,不仅能让文化历久弥新,还可以助力乡村振兴,助力地方经济发展。12月23日,“水韵江苏美丽乡村”2020“文旅江苏帮扶致富路”大型融媒体采风行走进盐城建湖,用镜头记录文旅江苏、用文字述说美丽乡村建设。
万载星辰摇曳间,几多次海浸海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建湖这颗璀璨的水乡明珠。建湖因湖得名,湖中有城、城中有湖。12月23日,采风团走进盐城建湖,领略建湖的秀丽大美,感受建湖的独特魅力,探寻多彩建湖的诗与远方。
布局生态兴城,围绕九龙口做足文章
建湖九龙口生态资源丰富,是我国现存最为完好的潟湖型原生态湿地。“九条大河九方走,一片芦荡水乡留”。乘船穿过芦苇荡,看日落朝霞,听古老传说,任思绪游走,风光旖旎,美不胜收。
据九龙口度假区党工委书记谢超云介绍,当地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为本。广袤的芦荡湿地、独特的瀉湖遗址、神奇的龙珠小岛、古朴的渔村民居……这些不可再生、难以再造的原生态资源是九龙口发展生态经济的基础和底色。本着“保护优先”原则,度假区有序推进退渔还荡、湿地修复,做足生态文章,彰显生态优势。
以芦苇荡资源开发利用为例,当地通过定期河道清淤、轮番收割芦苇和丰富水生植被等手段,升级生态观光产业,实现开发利用的有机统一。另外还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重点发展和提升湿地观光、生态教育、文旅体验、渔耕体验、湖鲜餐饮、渔村民宿、温泉度假、拓展训练、夜市经济等旅游业态,同时,培植观光农业、定制农业等特色生态产业。
如同下围棋一般,布局非常重要。开发利用的统一,不仅体现在景区上,村庄的农房改善也延续这一脉络。当地的收成村在进行农房改善时按照特色保护类村庄要求,结合收成老庄修复保护,合理规划建设收成新型农村社区。当地政府在进行农房改造时,格外注意推进收成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对唐槐、东海王墓、薛仁贵扣马桩等历史遗存进行严格保护,在老旧建筑修复改造上,做到“修旧如旧、建新如旧”,重现收成老街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一来自厦门的同行赞叹说:“这样的新农村让我都不想走了,就好像我们日常里见到的小联排别墅。”
瞄准文旅兴城,打造戏曲小镇产业链
建湖是淮剧的主要发源地,淮剧说的是建湖话、唱的是建湖腔,淮剧各个阶段的领军人物多为建湖人。目前建湖正着力于打造淮剧艺术小镇,“未来的淮剧小镇,绝不是小众的淮剧爱好者独有的资源。而是大众都能找到自己喜欢元素的小镇”。按照当地负责人的说法,未来的戏曲小镇所有产业都将拥有淮剧的文化符号,即使是现代的酒吧也应该植入淮剧的元素。
“到芦苇荡里感受自然风光,去淮剧小镇听一首古典戏曲,到温泉度假酒店泡一次温泉,在我们度假区,游客们能获得一站式的旅游体验。”谢超云介绍,淮剧小镇的演出均不收取门票费用,当地政府颇有远见,在他们看来,门票经济不但会阻挡部分人气,而且不利于二次消费。事实上,杭州的西湖门票取消了,但是旅游经济却大幅度增长。
“村在戏里”,通过将九龙口沙庄村建设为淮剧小镇,将《小镇》剧情场景以及诚信文化元素植进村庄外部形态,发挥文化因子,将不断增强淮剧小镇的现实辐射力。
“淮剧的观众以中老年群体居多,我们不仅希望通过淮剧拉动旅游经济增长,还希望通过在度假区的主题旅游弘扬淮剧这一非遗文化,让更多人年轻人了解淮剧,爱上淮剧。”除提供淮剧观赏服务外,淮剧小镇在建设时也着力于讲好本地故事,并创新引入戏曲、戏服体验活动,增强游客的沉浸感。
发展农旅融合,围绕经济兴城下功夫
度假区的建设,不仅盘活文化资源,还致力于让百姓富起来。以收成村为例,通过提升传统低效种养产业收益,以开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和股份经济合作社试点为抓手,当地整理土地资源1500亩,发展稻虾轮作、藕虾共作等现代高效农业,规划实施采摘园、乡村民宿等农旅项目,助推村集体和农民实现“双增收”。
“我们先后引进小龙虾项目、葡萄、水蜜桃等果树种植项目等等,以农业项目和旅游项目融合来调整农业结构。另外,通过土地流转,让老百姓既可以获得流转资金,还能实现家门口就业,以此增加当地村民收入。”谢超云举例说,当地一户拥有10亩地面积的村民,通过将土地流转给包产大户,一年流转资金能达1万多元,另外家人可以在附近务工,每人每月至少是2000元的工资,一个三口之家,一年将有7万元左右的收入,不用外出打工、生活成本支出不高,这样的数据含金量不低。
2019年,景区客流量为100万人,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接待人数有所下降。但在此期间景区“苦练内功”,提升项目生态设计,改善项目数量少,互动性低的问题,不断拓宽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希望通过5年的努力,到2025年,景区八大项目规划均能建设完毕,能吸引更多游客走进建湖,领略建湖的秀美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