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美丽江苏讯 (沈洁 许竹)3月16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江苏省委2020年1号文件,即《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高水平全面小康的意见》。
江苏省委副秘书长赵旻表示,今年是建成全面小康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是推进“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再出发的起步之年,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重大考验之年。今年“三农”工作的重点任务就是两个大的方面,一是确保农村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是确保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迈出更加坚实步伐。贯彻落实省委1号文件,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关键要把握好“五句话”的总要求:对标对表补短板,巩固成果抓提升,防疫发展两手抓,稳产保供促增收,着眼长远强基础。
巩固脱贫成果 防止返贫
5年来,江苏以全方位开创性的发展成果、深层次根本性的创新变革,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三农”答卷。粮食总产连续稳定在700亿斤以上,江苏人民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持续高于GDP和城镇居民,去年收入达到22675元;在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的基础上,超过254万农村低收入人口基本实现脱贫目标。5年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为做好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今年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都把巩固提升脱贫成效作为“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的第一项硬任务,摆在重要位置。全省扶贫系统将努力降低疫情影响,全力帮助低收入农户抓好春耕备耕、恢复生产、转移就业、发展“庭院经济”等短平快项目,利用省政府财政采购网、电商平台等,帮助销售农产品。同时,加紧拨付财政扶贫资金,优化项目审批手续,推动项目早实施、早落地,目前已下拨省级以上财政扶贫资金6.62亿元。
继续提升“两不愁三保障”成果。针对各地排查“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等发现的3大类、10个方面、33个问题,分地区开出“交办单”,确保6月底前全部整改到位。义务教育保障方面,重点是对已劝返学生进行再跟踪、再排查,防止反复失学辍学。基本医疗保障方面,重点是督促各地严格将低收入人口住院合规费用自付比例控制在10%以内,全面推开补充医疗保险、村级医疗救助等办法。住房安全保障方面,重点对住房安全保障进行“逐户核”,加快质量验收和搬迁入住;对新发生的危房及时予以改造。同时,继续巩固农村饮水安全成果。
多措并举防止返贫。建立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及时发现、及时帮扶。目前,已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长效机制,并确定昆山市、高淳区、海安市、仪征市、沭阳县、淮阴区6个试点县(市、区),先行开展探索试点。同时,今年省级财政还将研究设立防贫专项资金。
聚焦“保供给” 守好 “米袋子”和“菜篮子”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为切实发挥好“三农”压舱石作用,江苏省大力强化乡村发展用地保障、服务支撑“三农”发展,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基础性、支撑性和保障性作用,围绕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苏北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精准施策、主动作为,为农村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自然资源要素支撑和保障。
猪粮安天下。粮食和生猪生产对经济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关于粮食生产,江苏省今年重点强调“三稳”,即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突出落实地方责任,落实粮食生产惠农政策,鼓励农民和各类经营主体种足面积,种好吃品种,种绿色放心的粮食,种市场好卖的品种,做到丰收增效增收。关于生猪生产,今年江苏省出台了进一步促进恢复生猪生产政策举措(简称“新九条”), 提出了全年生猪出栏1800万头的目标任务。
对标对表抓落实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今年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收官之年,为确保完成三年行动目标,江苏省将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聚焦重点任务,强化统筹协调。聚焦农村改厕、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任务,在全面摸清现状的基础上,对标对表三年行动和提升行动目标任务,查漏补缺、有的放矢、压茬推进;把农民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否到位的重要标准,加强对问题线索的核查整改,运用好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监督管理平台,以信息化手段强化跟踪监督,提高整治实效,组织研究长效管护规范,推动村庄环境管护的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注重系统谋划、加强工作衔接、强化部门协作,定期跟踪调度各项重点任务推进情况,因地制宜组织开展明察暗访、第三方抽查等。同时,以县为单位,对各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进行综合评估,推动各地加大整治力度、提升整治成效。
加强农民职业培训 提升农民就业创业能力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农民增收直接关系到小康成色,为进一步拓展农民增收渠道,今年江苏省1号文件重点提出要“提升农民就业创业能力”,将其作为确保农民稳定就业的一项重要举措。江苏省高度重视农民职业培训工作,扎实推进农民收入新增万元工程,提足用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狠抓岗前就业技能培训、在岗提升培训、新型学徒制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加强返乡入乡创业培训与实训、实战的紧密衔接,切实提升农民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富民增收。
在提升就业能力方面,一是扩大培训受益面。完善技能劳动者多元化评价体系,将财政奖补依据扩大到《培训合格证书》,针对农村特殊困难群体落实培训期间生活费补贴政策,充分调动农民参培积极性,不断扩大培训范围。二是加强项目开发。创新推进政府购买公共培训服务制度,发布《培训专业和补贴标准目录》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开发一批符合新经济、新产业发展方向且契合农民需求的职业培训工种,适时增加培训项目。三是增加培训供给。推行《公共就业创业培训机构服务规范》,引导推动企业、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广泛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建设网络培训平台,大力推广“工学一体化”、“职业培训包”、“互联网+”等新型培训方式,科学整合培训资源。
在提升创业能力方面,一是扩大培训规模。深入实施返乡创业培训五年行动计划,紧扣乡村区域特色和农民创业意向,开展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返乡入乡创业培训,力争做到“愿培尽培”。二是提升培训质量。建立创业培训管理制度,开发返乡入乡创业特色专业和示范性培训课程,采用下乡“直通车”、农民夜校、网络培训等新模式,发挥创业培训讲师“师带徒”效应,推动优质培训资源城乡共享。三是提高培训实效。建立培训对象甄选制度,结合创业培训“进乡村”活动,对农民创业条件和创业风险进行评估,推荐参加针对性创业培训,强化后续跟踪服务,提高创业成功率和稳定经营率。
精准施策 确保完成苏北10万户农房改善任务
吴政隆省长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0年再完成苏北10万户农房改善任务,省委1号文再次明确这一任务。近期,江苏省重点指导苏北五市按照分区分级的要求,抓好农房改善项目疫情防控,有序推进复(开)工,扎实做好安全生产相关工作。截至3月14日,347个苏北农房改善项目已复工310个,春节后新开工49个,复(开)工率达到91%。
今年,江苏省将综合运用跟踪指导、现场观摩、示范引领、督查通报、考核评价等手段,聚焦重点环节,突出分类指导,努力推动苏北农房改善工作推进机制更加完善、政策措施更为精准、设计建设更有品质、公共服务更趋健全、产业支撑更加有力、就业增收更有保障、社会治理更加高效,持续增强改善农户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