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苏写高质量 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人民生活高质量”专题新闻发布会在南京举行。江苏省统计局副局长刘兴远介绍了江苏省人民生活高质量发展情况。新中国成立70年来,江苏省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谱写人民幸福美好生活新篇章。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稳步推进
1951年江苏全省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68.4%,一直到1978年仍高达60%,1978年农民的恩格尔系数达62.3%。改革开放后,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加快,以及一系列收入分配改革措施的出台,居民生活显著改善。从指标监测情况看,高水平全面小康进展情况良好。
2018年,全省人均GDP11.5万元,按汇率折算为1.74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9462元,比1951年增长285.7倍,年均增长8.8%,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567元,比1954年增长177.5倍,年均增长8.4%;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26.1%和26.2%,分别比1978年下降33.9个和36.1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收入分配格局明显改善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1年仅为99.6元,1987年达到千元,2004年突破万元,2016年突破4万元,到2018年达4.72万元,与1951年相比实际增长56倍,实际年均增长6.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4年仅为88元,1992年突破千元,2011年突破万元,2018年达20845元,比1954年实际增长33倍,实际年均增长5.6%。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城镇居民工资和退休工资几乎占收入的全部,其他收入微乎其微,改革开放后工资性收入不再占据绝对主体,经营、财产和转移收入比重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连续九年缩小,由2009年的2.507∶1缩小到2018年的2.264∶1,是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小的省份之一。
居民食品消费实现从匮乏到富足 衣着消费从穿暖到穿美转变
改革开放后,居民食品消费水平大幅增加,消费结构渐趋合理。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支出7687元,比1951年增长108.3倍,其中人均粮食消费量由141.6公斤下降到111.6公斤,肉禽类消费量由3.0公斤增加到30.5公斤,蛋类消费量由1.4公斤增加到10公斤。
2018年,农民人均食品烟酒支出4338元,比1954年增长64.4倍,其中人均粮食消费量由203.5公斤下降到141.4公斤,肉禽类消费量由3公斤增加到33.5公斤,蛋类消费量由1公斤增加到9.2公斤。衣着从穿暖到穿美,实现成衣时尚化。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支出1926元,比1951年增加152.3倍;农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812元,比1954年增加107.3倍。
耐用消费品不断升级换代 居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2018年,江苏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彩电171台、电冰箱107台、洗衣机102台、空调器220台、热水器112台,农民平均每百户拥有彩电149.9台、电冰箱110.4台、洗衣机96.9台、空调器142.8台、热水器95.7台。
住房面积不断增加,居住质量极大改善。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6.9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41.2平方米;农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6.4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46.7平方米。
交通通信方式实现现代化 文教娱卫服务长足进步
全省城镇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支出由1985年的7元增加到2018年的3820元,农民人均交通通信支出由1990年的10元增加到2018年的2960元。2018年,全省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46台、移动电话249部、电脑78台,农民平均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23.3台、移动电话244.3台、电脑34.5台。
2018年,城镇居民文教娱乐支出3129元,比1978年增长259.8倍;农民教育文化和娱乐支出为1547元,比1983年增长296.5倍。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由1957年的4元增加到2018年的2273元,农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由1983年的5元增加到2018年的1530元。
就业规模扩大结构优化 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2018年末,全省就业总量4750.9万人,与1952年相比年均增加45.62万人。1952年就业人员第一、二、三次产业比例为93.3∶3.8∶2.9,2018年转变为16.1∶42.8∶41.1。近年来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3%左右的较低水平。
社会保障面不断扩大,2018年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7.8%和97.8%。人居环境质量逐步好转,2018年全省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7.6%,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9.9%,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达87.9%,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9.7%。(沈洁 许竹)